淼叔讲伤寒论 太阴病篇18 东垣法度–治湿1

东垣老人治湿的各种思路方法。其实先前已经分析过了。搜集一下脾胃论上治湿的方子,脾主湿。学完之后会发现没有什么新知识,而且不一定非得用东垣老人的方子,方法学会即可,可以自己立方。

湿是一个宽泛的概念,不如寒、热、水饮的对治方法那么明确。借此回忆一下以前总结治湿的各种方法:以燥治湿;风能胜湿;增强热力以助化湿;益气以助化湿;苦寒燥以治湿;利水以助化湿;活血以助化湿;滋阴养血以助化湿,还有各种开散痰湿之结的方式,把淤结的湿或痰打开之后,才能更容易运化出去。这类开散法有好几种治法,比如芳香开散、行气理气、软坚散结化痰湿的药,如瓜蒌、葶苈子、白芥子等等。破瘀血和痰湿相结的方法,比如三棱、莪术配皂角、皂刺等等。比如利水利湿的方法,通过利水达到治湿的目的。既然利水能排湿,那催痰、呕吐、通利大便呢?所以手段千变万化。从这能明白一个道理,既然治湿的手段这么多,说明湿根本就不是单一属性的邪气,跟寒热这种属性纯粹的邪气不一样。

以寒为例,治寒虽然有各种方法,有温通的方式、一边温热一边疏风的方式、纯粹加热的方式、益气补气间接帮着生热的方式。但各种治寒的方法都有一个共性:都得使用温热之力。不管是大热出汗、温通温散出汗、益气间接帮着出汗,最终都得使用或化为温热之力,所以寒的属性比较单一。可是湿好像有多张面孔。较真的话,湿本身就是多种邪气起的同一个名字,就不是单一邪气。因为这种不同的邪气都具备一个特点:黏滞难行,把这个特点称之为湿。还能跟其他各种邪气勾结。脾主湿,主不好变湿邪,主好了是正气的湿,可以拿来用。但是能造成脾主不好湿的原因太多了,都能造成脾主湿的能力变差,从而化成湿,这就是为什么临床治湿的方法那么变化多端、驳杂。

比如湿跟寒勾结的时候,与治湿热的方法不同。湿跟热相勾结的时候,用治寒湿的方法肯定也不行。当津液充足的时候,可以用甘淡渗利,利水的方法,通过大量消耗津液把湿排出去。可是当阴不足,津液不够的时候,这种方法也治不好湿。当气虚了,气的力量不足以化湿的时候,就必须益气养气才能把湿治掉。随后看这些方法在东垣祖师的方中如何体现。因为治所有的内伤虚损病,必须得从脾胃治——东垣老人称的脾胃,咱们称的太阴,才能治好。而脾胃受病、太阴受病,它的功能就得管水谷精微的吸收消化、运化排出使用,用不好就生成邪气的湿。就是这个功能,管湿的。要恢复中土脾胃的这个功能,又必须结合四维的功能,土驭四方、四方驭土,所以当其受损之时,后天之本太阴或脾胃,一定会化出湿,它是一体两面的问题。逻辑就是正气不足一定会产生邪气,脾的正气不足一定会产生湿,只治一边肯定治不好。反过来说也可以,当邪气太盛的时候,一定会伤正气,也是一体两面,有阴就有阳,这是咱们中医的阴阳观。

把东垣祖师的这几节讲完之后,我补一个我平时治湿的底方,都在这个底方上增减。这种底方着重领会方法,灵活运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