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风湿羌活汤
羌活(一两) 防风(去芦) 苍术(酒浸,去皮) 黄芪(以上各一钱) 升麻(七分) 炙甘草 独活 柴胡(以上各五分) 川芎(去头痛) 黄柏 橘皮 藁本(以上各三分) 泽泻(去须,一分) 猪苓(去黑皮) 茯苓(以上各二分) 黄连(去须,一分)
除风湿羌活汤跟补中益气汤上下文,自然能看出除风湿羌活汤里暗含了补中益气汤的方法。风湿是临床非常难治的毛病,大部分是治不好的。我给我姨治风湿,第一次用了半年,风湿好之后又用半年调理身体。数年之后再次复发,诱因就是受寒,在受寒之前已经气血虚弱,体质下降。第二次复发比第一次难治的多,治的刚见好又反复,反复后比之前更严重,前前后后用了两年。现在恢复了自理能力,症状没了,变形的骨关节经治疗和运动也基本恢复,但仍不敢说治好。我最怕她受寒后下利,因为这个病就是由里而外发作的,先是太阴受损,湿气不化,向外积留于关节。为了不让复发,一定得把下利治好。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下利,快速处理,才不至于湿浊积累向外停留化为关节的风湿病。前两天入秋变天受了凉,又开始下利,我就有点紧张,必须快速把下利治好,要不然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,还会复发关节炎。
除风湿羌活汤能治风湿性关节炎吗?单靠本方治不了,但是里面透露的理论和方法,对治风湿关节炎有明确的启发和指导。通过原方学到的方法,再结合临床理论和经验,很有可能就能治这个病了。本条语境也没说治风湿性关节炎,表面语境在说治痿证“夫痿者,湿热乘肾肝也,当急去之,不然,则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软瘫”,白话就是正气虚而邪气盛,这个邪气是湿邪勾结了其他邪气,共同为祸。根本已受损,这时候要急治其本,否则正气将进一步受损,邪气进一步强盛。风湿性关节炎这个毛病,必先正气受损,之后才邪气纠缠累及关节,化为关节炎;累及肌肉则化为痿证。
《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》有句话“痿独取阳明”,这句话被后世误解为治萎证就得治阳明,进一步把阳明解释为足阳明胃和足阳明胃经。古书经典不能这么读。当这么治临床效果不佳时,是否会怀疑经典?一一对应的思维不可取。不是只治阳明、阳明经、足阳明胃经、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就能治好痿证。这一句“痿独取阳明”的意思是阳明的功能恢复了,痿证才能治得好。但是你要恢复阳明,却不能只治阳明。《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》中提到“阳明之上,燥气治之,中见太阴”。《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》中提到“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,必因于脾乃得禀也。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,四肢不得禀水谷气,气日以衰,脉道不利,筋骨肌肉,皆无气以生,故不用焉”。白话就是阳明胃的病,如果是因为太阴脾有病,不治好太阴脾的功能,没法恢复气血津液的生成运化,筋骨肉、皮毛、关节都不得养。这时候的胃就不是单独在说阳明胃、阳明胃经,而是阳明与整体的关系。一定要用万物类象的整体观来替代一一对应的标准关。造成痿证的原因自然不是单纯的热或湿热,可以有复杂的原因。痿证也分轻重,轻证的痿证还没有明显的伤及有形,人还没消瘦呢。就像治风湿一样,如果患者已经消瘦了,治疗难度翻百倍。常年被风湿折磨的患者,没有身体肌肉特别丰满的。如果刚得病,肌肉还相对丰满,那这个病好治十倍。
以此为前提,再看除风湿羌活汤的组方。方中有补中益气汤养正的理路,说明此证有虚,要治虚。这个虚证也不一定是补中益气汤证的虚证,有什么虚就治什么虚。方中还有羌活胜湿汤的影子,另外还加了利水剂通利水道。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?有虚证,要治虚,虚证好不了,痿证或风湿都不会真正改善。
除风湿羌活汤打开闭郁的理路有几条:1、用疏通气机的风药。2、利水道的方法,让津液水道通行起来。有这两者自然能触类旁通的想到,该活血的时候活血。推而广之,气血津液都得通畅运行起来,随证治之,看患者当前哪郁的重就治哪。或许这一段要加强活血,下一段要加强令热量通行。用咱们整体观的表达方式,大致是:通过治肝脾,渐渐恢复肾之根本,再随证处理心肺。五方(四方驭土、土驭四方)功能整体恢复之后,患者的病情会渐渐由厥阴、少阴、太阴出三阳。用六经来说,患者的主要病位从厥阴少阴渐渐变为太阴为主证的时候,这个病就会有大起色,虽然那些症状可能只是刚缓解。这就是为什么咱们要强化六经学说,同样是这些症状,六经学说能清晰的告诉咱们病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。因为这些脉色症会周而复始、循环往复的出现。单看这些症状规律,不太容易判断病情是轻还是重了,至少在某个阶段是不容易判断的,除非情况大好容易判断。
品品之前课上讲的那些治久虚久损证的各种思路,是不是东垣祖师早已有所总结。错综复杂的毛病,别指望用一个或一组方子就能治好。只有那句话:观其脉症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。度查生死,病知进退。从困局难解难破到两进一退、三进一退,那就是有进展,有好转了。老话说,七分养,三分治。换句话说就是三分靠医术,七分靠耐性。没耐性,开出了对症的方子也治不好病。反正给我姨治风湿,给我们俩都折腾的够呛。这个医案在公众号淼叔在线和整体观中医的官网都有,看完之后再看除风湿羌活汤,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