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迷“见光冷”

学生A:为什么有的人晒太阳会怕冷? 淼师:造成晒太阳怕冷可以推演出几种可能性:1. 少阳证,往来寒热,正巧晒太阳时发冷。2. 伏邪。只有里虚不足以抗邪的时候,邪才有机会潜伏。诊断时就要进一步辨证出何经、何脏、何邪、何虚、何实。咱们这套体系的优点就是适用于任何病,缺点是学起来不容易,需要长期反复的练习。同学B:伤阴能否造成晒太阳怕冷? 淼师:当然可以,中暑证早期会怕冷,就是因为伤阴。当邪气伤正气的时候,外在表现有可能是邪气之象,也有可能是正气受损之象。当阴受伤造成的太阳正气受损之象,就会表现为怕冷。

对于这个概念,咱们继续延伸。身体正气足的时候,表现出来症状规律就单一。遇到身体正气不足或素有伏邪的时候,病机就趋于复杂,外在表现也趋于复杂。比如,单纯的寒证就表现为怕冷,不怕冷了,病就好了。但有一种发热恶寒症,开始表现为怕冷,继而发热。随着发热越来越重,症状由怕冷又变为怕热。这种情况仍然是寒证,同样是寒伤阳,只不过刚开始的时候,表现出的是正气阳被伤的象。于是正气就要发动热对抗寒邪,由于发动的热过盛,所以又表现为怕热。这种冷热变化的情况,直接照着症状套用方证,显然就没有头绪了。

伤阴怕冷这个症状同样会发生变化。如果阴进一步受伤,邪气进一步强盛,身体则会表现为邪气盛的象,就会怕热。所以要从正邪两个角度看待问题,是表现为正气受伤,还是表现为正气强盛,是表现为邪气强盛,还是表现为邪气渐退。所以同样的证,不同的人、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,甚至相反的症状。于是问题就成了——如何判断症象背后的原因?

就以判断“正气的阴受伤”为例说明。只盯着一个“怕冷”这个症状是很难判断的。不要把注意力仅放在当前发病时段,要了解患者平素是什么情况。如果平时就阴虚,再加上晒太阳怕冷,诊断就指向了阴受伤引起的怕冷。

临床中,正气的阴受伤表现为怕冷的情况其实是低概率事件。当邪气的阳损伤正气的阴的时候,大概率会出现怕热。只有小概率会表现为短暂的怕冷。就是因为存在这种概率分布,所以很多中医流派选择放弃小概率事件,永远抓大概率事件治病。同样的观点还表现在诊断上,有的人凭借多年的独诊经验,独重脉诊,或独重舌诊。背后的道理都是:取大概率,舍小概率。

在学习中医各个流派之前,需要事先做一个评估:它的优势在哪?它的不足在哪?它的边界在哪?只要了解了这些,才能决定是否深入学习,能否纳入自己的体系。学生C:晒太阳怕冷能否理解成是一种排寒反应? 淼师:这么解释也不能算错,问题是如何拿这种解释指导运用。只要能运用,这么解释就可以。咱们一以贯之的学习方法就是——以理驭法,理论背后要带着运用。假如咱们认为晒太阳怕冷是排寒反应,那就可以通过晒太阳来排寒,实际上也未尝不可。于是除了方药、针灸之外,晒太阳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。只是其效果还有待于通过大量案例和临床来佐证。在这之前,你要做的是把解释体系和运用体系整合起来。这种做学问的方法远远比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要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