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:“少阳病,气上逆,今肋下痛,甚则呕逆,此为胆气不降也,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。”此条文中显然是用柴胡降胆气。问题是柴胡明明是升药,为何能降气呢? 淼师:这个问题表面上是一个治法问题,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问题。咱们常强调阴阳观和整体观,看到“升”就得想到“降”,看到“降”就得考虑“升”。因为气机是循环不息的,升是为了降,降是为了升,升不足就会造成不降,降不足也会造成不升。
木气郁滞后,无论是胆,还是三焦都有可能表现为不升的象,如血压低;同时也可能表现为不降的象,如血压高。一气周流学说在这方面的表达尤为擅长。例如,有些病明明表现为不降的问题,用升的方法治,左边一转,右边也跟着转了。因为人体是个循环的圆。
土输四方,四方也养土。人体循环需要中土和四维协同合作。于是四逆散这种思路的方子既能升也能降。需要表述症状的时候,常常以上逆这种不降的象举例。背后的原理是恢复木气疏泄力、升发力,所以“治不降之象”也得用疏泄法,也就是“升法”。
木气分肝、胆,二者的功能中的降,也是由升作为前提的。同时也是因为二者能够完成疏泄、调达、升发的功能,它们才得以降。所以治胆就是治“升”。
由此引出临床中治疗高血压的一个技巧——升发疏泄。有人会认为,明明已经高血压了,再升不就爆炸了吗?其实不然,中医的思路是循环。高血压也是因为淤滞,只不过淤阻的压力大了,高血压的象就显现出来了。刚开始淤滞的时候,淤阻力小,人体会表现为升不上去,现出气血不足诸象,表现为低血压。可是随着淤滞的不断积累,淤阻的压力越来越大,淤滞之象就越来越明显,就会表现为高血压。于是无论是治高血压,还是治低血压,常常要用恢复升发力、疏泄力的方法。气血畅通,压力自然得降。
临床中遇到高血压这类气机上逆不降的问题,也需要灵活应对。比如,发现这类病人的两寸脉极盛、两尺脉极虚。虽然也是升发不足造成的闭郁不降,但邪气盘旋于上焦已经成势,此时再升发治本,确实会助长邪气的势头,使得“标”的症状失控。于是第一步治疗要先散上焦淤结的邪气。邪气散掉后,正气不升的象就显现出来了。本相显现出来时,自然就不用困惑了,升发治本即可。
柴胡、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、葛根······这些风性药都是以升为降,本质还是升,并非降。它们针对的那些不降的症状都是因为“升的层面”出了问题,引起淤滞而造成的不降。表面上看是不降,实际上是升不足。
最常见的情况是——人越不活动身上越累,越待着不动越疲劳。出去活动一下,人就有精神了。白天有了精神,晚上就不会失眠。如果越不运动越疲劳,越疲劳越不爱动,越不动越失眠。这种状态就是升不足(如疲劳)造成不降(如亢奋),不降造成阳不入阴(如失眠)。
当遇到思维困惑的时候,多从天地自然、人文社会中寻找答案:
- 以“经济规律”为例,投资的力量就是升发,如果投资失衡,都去炒房地产,这一行业就会过热。过热原因是投资偏颇,还是升发的问题。
- 以“历史规律”为例,每次改朝换代都是种地的人、手工制造的人少了,再遇上自然灾害,继而民不聊生,继而烽烟四起。造成起义的原因是生产力偏颇,还是升发的问题。
于是没去投资、没去生产,反而会表现出一个实证。所以所谓的升发过度,在某种层面上看是不足引起的失控、失衡。用咱们的术语来说,就是“肝阴不制、肝阳太盛”。这些过度的象,根源是内在的不足。所以要想升的顺利,首先升起来的气应该是平衡的。表现在医家就是阴阳平衡,表现在经济就是行业投资要平衡,表现在历史规律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平衡。只有平衡,才能正常的升,继而正常的降。如果不平衡,出现异常的升,就会产生异常的降。
用咱们的话说就是整体观、阴阳观。看到阴就想到阳;看到寒就想到热;看到升就想到降;看到阳盛的升发过度,就能想到本质是不是阴虚不制;看到阳气不升,就能想到是否被阴所压制;看到善就想到恶;看到亢奋就想到压抑······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了一个整体的圆。随着理论逐渐圆融,整体观自然就有了。拿着这套理念,你一定会渐渐的形成一套价值观。只要抗得住外来各种思潮的摩擦,你一定会渐渐的发现这套价值观的可持续性,因为它合于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