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四圣心源是怎么解释并治疗大便干燥。两个方子都出自卷六,杂病解中,便坚根原。没提到阳明热实证的承气汤证,但提到了另外两个方子。
阿胶麻仁汤
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阿胶三钱,研 麻仁三钱,研
肉苁蓉汤
肉苁蓉三钱 麻仁三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
一个是阴虚化燥的大便干燥;另一个则是治疗湿浊阻滞,阳气不足困滞肠道而大便干燥。咱们提供另外一个角度和思路的解释,与原文的解释一起,两种解释可以相互参照。即便是以同样的原理,一气周流学说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,其实本质是相同的,只是表达语境不同而已。
阿胶麻仁汤
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阿胶三钱,研 麻仁三钱,研
当太阴或少阴,或太阴加少阴阴虚,此处的阴虚就有点伤及根本了,根本阴虚了。不是三阳津液运化不开的阴虚,那种咱们习惯称为津液不足。藏腑病位可以是脾、肝、肾,或是一藏之病或多藏合病。生地补水,补的水可以是肾水,也可以是脾家的阴。太阴病或少阴病,也包括厥阴病,都有机会用到生地,但是三阳证一般不用生地。三阳津液受伤,用点甘草、北沙参足以。生地滋阴补水的同时,再加上阿胶的固摄力,一边补阴滋阴,一边固摄阴。再配上麻仁润肠,麻仁是油性的,取油性的来润。麻仁善入大肠与肺。本方中当归不是用来补血,而且此处用鲜当归效果会更好,鲜当归有油润之性,属于通便药加当归的用法。这当然是虚证,实证不可能用当归治大便干燥。当归是入血药,用在通便润便就是这个道理,可以理解为当归是有润便通便功效的活血药。也可以换个理解方式,胃肠道里也需要有血,胃肠道中的血脉干枯的时候,也容易大便干燥。
这里就联想到另外一个知识点,会在有的药书中看到当归久用性燥而伤血。显然本方用当归是润燥通便的,那当归到底是润燥还是让燥更强烈?这个问题是没有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,而单论药材的思维方式,这就不是整体观。把病跟药做直接对应的思维方式,学中医学不深的。如果能整体的考虑问题,当前这个患者,是需要用地黄和阿胶滋阴固阴的,这时只用当归,当然养不起血。
再看方子,用一气周流学说在脑中画一幅图。脾和肾,或说太阴和少阴,用生地和阿胶滋阴并固阴,让阴得以增长孕育,同时用麻仁这种入大肠、入肺的药做引动,把这股滋养的力量引动到肺和大肠。本文主要指的是大肠,同时改善大肠的供血系统,让大肠的环境进一步得到修复。也可以理解为当太阴少阴的阴得以巩固之后,当脾肾的阴得以巩固和加强之后,就有余力旁助大肠,要不然脾肾都是干燥的,六腑肯定干燥。只是本案的干燥反应在大肠上,于是大便干燥,那此时咱们说的一气周流,周流的气就是三阴的阴。让这股阴能够周流起来,缺少的补强。内圈够了,才能向外圈提供输送,土枢四方。而这四方,木火金水,可以是藏,可以是腑。再换个解释方法,本方所针对的是藏的阴不足,使得腑的津液不够,所以要治这个大肠津液不够,一定得治本,这个本就是藏的阴不足。咱们讲完了,再去看原文的解释,就多一道角度。
肉苁蓉汤
肉苁蓉三钱 麻仁三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
不是阴不足了,是阳不足。再解构下方子,发现阳不足还不是全部的原因,还有一个原因——水湿阻滞。因为以方测证,有茯苓和半夏各三钱,桂枝和肉苁蓉各三钱,这两组药是等量的,说明两个问题同时存在。肉苁蓉有助阳之功效,这个阳可以是肝肾大肠,是比较温和的养阳之药,不像附子大热行阳之药,所以要行阳、通阳用附子;要慢慢的养阳,可以用肉苁蓉。可是单用肉苁蓉,行阳的力量有点不够,所以加上桂枝,一边养阳,一边行阳。再配上甘草二钱,调和诸药。此处甘草不是养津液,是调和另外两股力量。肉苁蓉的润燥功效并不是它的直接功效,是因为它的温养恢复了水的功能。所以当我们要温肾,可是又担心附子性情过烈不好控制,就可以考虑肉苁蓉缓慢温养。但是如果配伍合适,附子也是可以温养的,这就对医者的掌控能力,开方的要求会更高。比如可以把药量开的小一点;比如可以配一些肉桂,或是配一些具有润性的药。如果没控制好,附子的热性会伤阴,在这点的顾虑上,肉苁蓉就比附子显得温和多了。所以需要温养,又把握不好附子药劲的时候,可以考虑肉苁蓉。为了增强温化的力量,既要温又要化,所以另加桂枝。注意品一下此处的桂枝,跟麻黄汤和桂枝汤中的桂枝,用法的差异所在。如果按照药和症状对应,那桂枝跟大便干燥无关。但是如果取其功效,温中带化,这个化主要是升发,这时候又能治大便干了。
注意细品用药,取其气味功效,还是取其证治,就是你查每味药后面列出的一堆能治什么病、什么症状,怎么提高你的临床疗效,一定是先得符合气味功效,就会有效。如果同时再符合证治的症状规律,就会提升效率。不难理解,如果只考虑证治,就是这个药能针对什么症状,弄错了气味功效则效果不明。当你使用药症、证治,白芍治腹痛,一定不可能是寒证的腹痛。当你看到口渴者加栝楼根,一定是津液疏导不利的口渴。当你看到口渴者加半夏,则是湿浊阻滞了津液的输布造成的口渴。
明白了这些道理,临证就能用出这个方法。通过肉苁蓉汤,又复习了一个知识点——温养不足也能出现大便干燥。温养不足,脾管湿,肾管水,形成水湿自然很容易理解了。临床遇见此证,用大黄、芒硝肯定不对,用阿胶、地黄也不对。
换个思路,还是这种情况,太阴、少阴温养不足的大便干燥,用经方怎么治?附子汤,只是要把附子的量降下来。原方附子汤出自少阴篇,是要治寒的,炮附子两枚。如果温养,就不用这么大量,用三克、五克,甚至一克都可以。在伤寒论中,附子基本是一枚、两枚、三枚的量。远公的书中,附子用量几分,连一克都不到。远公那个时代,明清的一两就是现在的50克,折算一下几分的附子。说明附子既可以像火神派那样用几十克,也可以像远公那样用一克,甚至不到一克。大剂量有大剂量的用法,小剂量有小剂量的取效。当用附子汤温养的时候,附子的量一定是小剂量。按这个思路,真武汤也可以用来温养,何况其方中还有白芍,白芍养阴能润。调整了剂量,改变附子量之后的真武汤,可以不是温阳利水,可以是温养、温润。咱们给出另外一个思路:经方治温养。是为了帮大家建立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。
最后,也给肉苁蓉汤画个一气周流的圈。太阴病或少阴病,病在肝脾肾,温养的力量不够了,造成大肠干燥。内圈中土因温养力量不够,运化津液的力量不够,容易生湿,湿气进一步困滞,进一步造成津液疏导不利,温养的阳气进一步受阻,于是大便干燥。
古人写书的方式,写了一个伤阴的大便干燥;一个伤阳的大便干燥。给了两个治法,一个是润便的方法,一个是温养化开大便燥结。这么写书的用意就是告诉读者,造成这个病的原因可不止一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