淼叔讲伤寒论 少阴条文314 315 白通法

三一四、少阴病,下利,白通汤主之。

白通汤方

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(生,去皮,破八片)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分温再服。

三一五、少阴病,下利脉微者,与白通汤。利不止,厥逆无脉,干呕烦者,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。服汤,脉暴出者死,微续者生。白通加猪胆汤

白通加猪胆汁汤方

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(生,去皮,破八片)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

上五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胆汁、人尿,和令相得,分温再服。若无胆,亦可用。

白通汤——少阴病,强力宣通少阴的热力。白通加猪胆汁汤——已经开始由少阴过度到厥阴了,少阴厥阴并病。厥阴要想发挥功能,少阴必须有足够的藏,而且还能发的出来。阴阳相交接的功能,跟水火相交,心肾相交的功能也密切相关。只是阴阳交接涵盖面更广,包含水火相交,而不仅限于水火相交。

另外,一个小知识点留意一下,方后白通汤这两个方子是分温再服,一副药喝两回。通脉四逆汤也是分温再服,一副药喝两回。四逆汤也是喝两回。真武汤是喝三回。为什么刻意告诉咱们有的药喝两回,有的喝三回?像这些知识点,如果没注意,就不会思考,留意到了就会产生疑问,有疑问才会有领悟。我也无需给出标准答案,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。只要以合理合法的思维线索去推演即可,比如分两次肯定药量或药劲比三次更强,什么情况下、为什么要用更强的或更弱的药力?当然也可以通过调整药物的剂量来实现药力的强弱变化。

看方子。葱白、干姜、附子,四逆汤中和缓固守的甘草不用,而用葱白这种宣通的药,那就比干姜附子汤的宣通力更强。为什么要在气分上、气机上要求更强的阳气宣通?一定是因为阳被结住了,结的更严重,更严重的不通,因为不通阻隔阴阳相交,少阴过度到厥阴,阴阳相交接者为厥阴。古人的说法简单明了,加上葱白通其阴,行其阳。如果阴寒阻滞,加上葱白都通不进去,那就把人尿和猪胆汁加进去。阳不能入里回潜与阴相交的话,向上浮越化热、化燥、化脱,干呕、烦躁,当然也不仅限于干呕、烦躁。人尿和猪胆汁都是阴寒之物,人尿的功效滋阴降火,止血散瘀,本方取的是滋阴降火。猪本就属阴,属水,猪胆汁也是取其苦寒沉降。还有另外一种解释,污秽之物善入阴,等于当药引子用,把阳收回来引到阴里面,引阳入阴,阴阳相合。这个思路容易让人想到乌梅丸,相同之处、不同之处何在?猪胆汁和人尿,其本身的寒凉性并不严重。如果本证用了乌梅丸,里面的黄连、黄芩、阿胶等药物就会使得阳气的宣通更加受伤。令阳潜入阴,当随证而用,不要伤了患者。还有其他的什么方法吗?比如随便说几个,潜阳丹、封髓丹、左金丸、复脉汤、人参附子汤等等,分别适合什么证型的阳不入阴,留给大家慢慢思考。

白通加猪胆汁汤,一开始是脉微,然后变成厥逆无脉,如果再恶化,浮阳外越,一直收不回来,会变成什么脉?会变成浮脉。气机不断的浮越不能归根,根越来越虚,到这个时候,再用白通加猪胆汁汤能不能救回来是个未知。当阴阳已现离绝之象,就是厥阴病了。

条文方后有个注解“服汤,脉暴出者死,微续者生为什么脉暴出者死?气机外越,元阳脱越外出。这段注解非常的好,表达了病情从少阴到厥阴病情恶化的一个过程,元气离根,脱越而亡。如果往好处发展,脉由厥逆无脉变成微弱的脉,脉虽微弱代表元气接上了。白通猪胆汁汤不加人参说明根气尚未断绝,受伤的只在阳热这块,可是当气也断绝的时候,就得用人参了。这里讲的是:条文是单独存在的,临床却要结合着用,所以一定要相互联系,结合思维,这样才能把单独的条文转化为能够临床变化随证治之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