淼叔讲伤寒论 少阴条文318 四逆散证

三一八、少阴病,四逆,其人或咳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,或泄利下重者,四逆散主之。

四逆散方

甘草(炙) 枳实(破,水渍,炙干) 柴胡 芍药

上四味,各十分,捣筛,白饮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咳者,加五味子、干姜各五分,并主下利;悸者,加桂枝五分;小便不利者,加茯苓五分;腹中痛者,加附子一枚,炮令坼;泄利下重者,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。煮取三升,去滓,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,煮取一升半,分温再服。

如果单看症状,跟前面的白通汤、通脉四逆汤、四逆汤等方子症状相似。从病性区分,一个是寒证,一个是郁证,郁证中的气机郁滞之证。用藏腑定位,显然是肝气郁。把四逆散的条文放在少阴篇,可知这是少阴气郁。少阴气郁可用四逆散,太阴气郁、厥阴气郁都可用四逆散,所以三阴经不管哪一经气机郁滞,都可用四逆散。

柴胡有明确入肝的归经倾向,归肝、归胆,升发疏泄木气。芍药味酸,两相结合之下,入肝的倾向极为明确。那入胆呢?方法特别多,只要是气分的药配上柴胡,都有入胆的倾向。具有升发疏泄开散性质的气分药,配上柴胡则入胆。这里讲的是个小例子,怎么引药,同样是木气,入肝、入胆。比如再说一个,加上乌梅或阿胶,入肝的倾向就明显;如果入胆,可以用柴胡加上防风、荆芥、羌活这类药。如果性热,热证加上黄芩、青蒿类。如果想用柴胡的升发力帮着中土脾升发,加上入中土的药,党参、白术类。通过不同的配伍,调整其药物的入经、归经,就是这么简单。

四逆散证虽然见到咳嗽、心悸、心慌、小便不利或者大便不畅、拉稀等等,都是因为气机闭郁。一个位置郁住了,有可能造成其他位置也郁住,比如肝胆郁住了,影响了膀胱水道,所以小便不利。再稍微复杂一点,一个病位郁住了,人体是要自解的,因为这堵住了,所以要加强力量突破,一时又解不开,结果加强的力量,气走旁道,化为风邪,这股风邪吹到哪,哪就表现出症状。比如郁而化风影响了水道,有可能出现小便频、数、不利,所以同样是郁证,可以出现截然相反的症状。这时候用症状组合对应方子的思路就非常不好用。本条说的是泄利下重,老拉稀,显然这股郁而化风,风邪过度疏泄了肠道。如果影响了肺,木气郁结,这股郁结之气传到肺,肺也郁结了,就咳嗽。或者郁在肝,郁而化风,风邪影响了肺,肺也咳嗽。一开始不会辨别,但先知道这个原理。等听到了患者咳嗽的声音就能分辨出来,郁结的咳声是沉闷的;风邪疏泄过度的咳嗽,是膨膨而咳。

方后。木气的郁结化为风,影响了肺,怎么治?治木气的郁结,肺气的疏散过度,所以加上五味子。至于方后还加了干姜,那就是还有点寒。如果寒更重,加附子一枚。堵住了水道,想加强水道的通行就加利水药,方后加茯苓。看小便不利的严重程度,可以加直接利尿利水的猪苓、泽泻。如果水道郁,还有点化热,可加车前子、滑石。加薤白什么意思?薤白是开散气机的药,可以开散通行气机、通行阳气、可入脾胃肠道、可入心肺。当脾胃肠道,气机郁结而下利的时候,可用薤白开散;或是脾胃肠道气机闭郁的腹痛,这种腹痛一般兼有腹胀,能排气症状就会明显减轻。这就是咱们从方后学到的薤白的扩展运用,虽然方后只说了“泄利下重者”煮薤白。另外在《金匮要略》胸痹篇里瓜蒌薤白的一系列方子,治心肺病的,痰湿闭郁兼气机闭郁。灵活的领悟伤寒的条文方后,加减变化、扩展运用就在其中。

临床中判断气机闭郁,最容易的信息是看手,手上的郁色,颜色郁红或略微郁红,而不至于发暗发紫,常见于指肚或指甲。通过脉象观察郁证,常见的有几种:弦脉、不严重的紧脉、快起快落的脉、某部脉独大或独盛。反映到舌象,常见舌头上的小点,颜色不深的红点,或舌尖、舌边颜色偏红或小点。这些就是常见的郁证向外在脉色症信息的类象。但不可单象独断。因为如果脉色有郁象,可是热象也有可能现出这些红色,是郁还是热?而且郁而化寒仍然有可能出现这种脉象、舌象或手象。这时候靠问诊补充,如果是郁证,在问诊之下一定得不出明确的寒证或热证,可同时又似寒似热、非寒非热,那就首先考虑郁证。咱们这里只讲了气机闭郁,那痰湿、瘀血、或痰湿瘀血兼见气机闭郁呢?各有其象、脉、症。

只要全面的收集信息,一定能够实现诊断的自洽,因为不能自洽的判断,在脉色症上无法证实,比如把郁证理解成热证,却发现不了热证其他的明显证据。郁而化寒,把郁证判断成寒证,那这个寒显得很孤立,只有一个零散症状,没有更多的证据证明是寒,于是无法自洽。所以诊断的时候,有时候在一个线索上找证据,证实了就确诊了,证实不了就照另一个线索去证实。一定不要误解那句“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具”,千万别把这句话理解成只要见到几个相似的症状,就可以确诊了,这样会造成大量的临床误诊。简单的疾病,多条线索都指向同样的判断结果,那就是简单的毛病,诊断容易。复杂的疾病,随着收集信息越多显得越矛盾,多线索发展,需要分出主次。

这个主次包含几层含义,一个是当前的主要矛盾,最突出的病性和病位,以及当前疾病的深浅,同时存在刚得的浅病和得了很久的深病。或是用标本这个概念,先处理哪个,后处理哪个。只要捋出这两个层次,就把握住了主要矛盾,称之为主证。主证不是患者口述的最痛苦、最明显的症,更不是能对上哪个方剂的症状规律,而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和新旧矛盾的综合考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