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来“拖延症”?

学生:学习中遇到“拖延症”怎么办? 淼师:人需要摆脱一种误解——人有自我意识。仔细追究自己所有的判断、所有的能力、所有的反应,所有的习惯,会发现这一切都源自于过去的惯性,并非自我意识。因为咱们根本做不出不符合过去惯性的事。所以改变自我的唯一办法是培养惯性,待惯性形成以后,让惯性自行发生作用。在理解这个事实的前提下,安排学习计划,才能学有所得。如果一个人还假设自己有自我意识,以此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,效果不会太理想。

这个道理可能不好理解。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有自我意识。于是咱们通过如下几个例子,验证一下自我意识是否存在。

为什么会出现拖延症这种情况呢?明明人都不想拖延,明明大家都想好好学习,培养自己的能力,为什么摆脱不了拖延呢?还有诸多不利于健康的习惯,比如明知道晚睡晚起不利于健康,可就是改不了;明知道需要运动,就是不肯运动;明知道不能暴饮暴食,就是忍不住·····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不良习惯。有的是自己养成,有的是被外界环境(工作、家人等)塑造的。比如,夜里需要带孩子。不可能因为自我意识,而不管孩子。该几点睡就几点睡,这是不可能的。还有人都知道不该生气,不该抑郁,这样做对身体不好。想不生气、不抑郁,能自主吗?

所以人根本没有自我意识,或者说人根本不可能自主。即使已经发现自己的这些习惯不利于自己的发展,或心理的发展,或身体的发展,或事业的发展,或人际关系的发展,也无法改变。明明发现自己的这些行为不适合,却常常还这样做。

人都有疲惫的时候,想放下一切,背上背包出去旅行,什么都不管了。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出来。所以人没有自我意识是一个根本认知。在这种认知之下,发现原来无论想要做成一件什么事,都得先培养做这件事所应具备的习惯。

问题回到学习上,学习整体观中医,一定要建立整体观的思维习惯。否则,怎么学也不学不会。要培养自己作为医者的素质,先得培养医者的习惯。这个习惯有时表现在外在,让正常人看来不太正常。比如,马路上看见的人,咱们琢磨的是“他有什么病”。看电视、电影的时候,会忽略情节,琢磨演员有什么病。这就是医者的习惯,这种习惯养成了,就注定能学成。

所以学习的注意力,以培养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为主。“何病用何方子”、“哪个案例用哪个方子最好”······这些知识为辅。这些东西并非重要,只是为辅。用这些“辅”来最终成就那个“主”。

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症。从本质上说“拖延症”是个伪命题。为什么说是个伪命题呢?因为如果你逼着自己做一件自己不喜欢做的事,或者尚未形成习惯的事,肯定不爱做。比如学中医,如果发现每天学中医,还得逼着自己学够一小时,那就很难坚持下去。如果发现,你是不由自主的每天都在琢磨这些问题,不看点东西,不思考思考,不辨证辨证就浑身难受,那注定能学成。这说明习惯已经养成了,于是自然就不存在拖延不拖延的问题了。

补充一点,还要避免一种情况——明明这件事,你非常喜欢,但是学习过程中非得给自己加码,能学半小时非加到一小时,能学一小时非加到两小时。如此一来,就生生给自己逼烦了。不要让自己的身心超支疲劳。超支疲劳带来的肯定是抗拒。这种抗拒是因为身心疲惫,而表现为不想看书,这是不是拖延症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