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学描述:患者女,23岁。十年前开始,手脚出汗严重。写字时需要垫纸,否则书本会湿透。入睡汗止,醒来汗出。怕热,不怕冷,口不渴。脉象总体沉数,左关略郁,右关虚弱。淼师分析:大致从这几个方向思考:
1. 阳气偏于外浮发散。2. 阴虚震慑不住。这种可能性较小,因为入睡后不出汗。3. 肝主疏泄的功能异常,和情志相关。这种情况不仅仅会醒来出汗,情绪波动也会出汗。4. 脾主四肢——当汗出集中表现在四肢的时候,要把“脾主四肢”考虑进来。这种汗症不同于太阳(卫分)汗症。5. 手脚是阴经和阳经交接的地方。所以阴经和阳经在末端不相交接也会导致这样的问题。这种情况用针刺,效果会更直接。
这种局部的问题常常要考虑局部与整体的关系。因为有些情况单治局部就能好,有些情况单治局部治不好。比如:
- 脉象沉数和手脚汗是不是同一个原因呢?
- 左关郁和手脚汗是不是同一个原因呢?
- 右关虚和手脚汗是不是同一个原因呢?
每个局部的问题组成了患者的整体问题,引起手脚汗的原因有可能是整体的问题,也可能是某一个局部问题,或某几个局部问题。
归根结底要建立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思维方式。而现代人更习惯的思维方式是找到一系列相互印证的脉色症,找到一个病机,得出一个与之相应的辨证结论,根据这个结论得出相应的治法,把汗症治好。而实际临床中的病证经常不是单一病机造成的,而是多个病机相互勾结、互为因果。这些病机哪个是标,哪个是本,哪几个是标,哪几个是本,需要咱们仔细梳理、深入辨证。复杂的汗症必须标本同治;简单的汗症单治标就可以。归纳一下已知信息:1. 手脚多汗2. 怕热与脉数相印证3. 肝郁脾虚
这些信息不足以得出辨证结果,需要这位同学进一步收集信息,合参印证。比如,收集舌象信息,印证是不是有热。如果有热,还要进一步验证热的原因。比如,是汗出伤阴现出的虚热,还是热引起的汗出。针对上面那五种可能性,收集相关信息,合参辨证,选择治法。
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,勉强给出一个乱枪打鸟的针法,目的是给大家梳理一下思路。这个针法的思路就是,把所有能想到的问题,只要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,就都刺一遍。就像是用迫击炮集群轰炸一片目标,这种方法其实临床中也能用到。
- 阴陵泉——首先脾主四肢。其次手脚严重出汗,必定和发散过度有关。所以就刺脾经上具有收敛性的穴位,即脾经合穴阴陵泉。
- 合谷配复溜——传了几千年的止汗之法。
- 合谷配鱼际——手脚的阴经和阳经各刺一针,应对阴经和阳经不相交接的问题。从经络的连带效应角度理解,即使咱们不能确定是不是阳明经和太阴经不相交接引起的手脚汗出,刺这两经的穴位也能间接带动手脚其他阴经和阳经的交接。因为刺任意一组阴经和阳经,另外两组都能被带动。从信息合参的角度理解,如果你能进一步收集信息,找到这两经的症状规律,印证出阳明经和太阴经的问题,刺这组穴位就更加有效。如果收集信息发现了少阳和少阴的症状规律,就分别在这两经的手上取穴。
这种治法大概率会有效,同时也大概率不能除根。其意义在于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,通过针刺后的变化来辅助确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