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案——半夏秫米汤的使用时机

学生提供案例:女,53岁

1. 入睡困难,晚饭过食后会加重。

2. 胃口尚可,但饭后肚子响,屁多、大便溏、心下痞硬、不渴。

3. 痰多粘稠,难咳出。运动后,身体舒服,伴随吐涎沫。

4. 脊背怕冷,后背肌肉僵硬,后心位置有闷胀感。晚上腰不能直,右侧筋有抻拉感。睡姿只能仰卧,使得后背温暖,易入睡。

5. 双手大拇指湿疹多年,近期风池附近又长一片湿疹。湿疹处皮肤干燥、开裂。

6. 夏季汗多,每日需换衣多次。不能吹空调、风扇,否则有脱汗现象。

7. 17岁至今,一直坐骨神经痛,起床时最重。

脉象:双寸浮大,双关稍实。

舌象:

学生A:少阴寒证,肾水不养肝木,气逆于上;心火不生脾土,所以脾肺痰阻,阳不能外达,不能入睡。气逆造成能食而不化。寸脉大是因为内寒引起的虚阳外越。肌肤甲错是因为虚阳(邪阳)不养肌肤,反伤肌肤。

学生B:脾阳虚生津血不足,肺燥克肝,肺金不降,心肾不交,肝无血藏。

学生C:扶太阴、解表,引心肾相交。

学生D:中焦淤滞,当前应先开郁散结打开局面。

淼师:大方向上,大家都看出来这个是一个痰湿证。痰湿阻滞后,造成气血运行受阻,所以皮毛濡养不足,形成肌肤甲错。同时痰湿阻滞还造成了心肾沟通受阻,气不得降,阳不入阴,继而引起失眠。于是只要顺着治痰湿的方向治疗,就会有效。大家基本都分析出来了,我稍作补充:因为确实已经形成了那种粘稠难出的有形之痰,所以治法中需要增加一点化有形痰湿的套路。比如,加上皂荚、葶苈子,效果会明显提升。如果不治有形,只从气化层面治,也会有效,但需要疗效积累。因为这种方式必须等到身体恢复排痰功能后,才能自行排除有形之痰。 再做一个知识联系,现在网上流行用“半夏秫米汤”治失眠。此案如果只解决失眠症状,用半夏秫米汤的确对证,只是要注意别伤津液。这些都不是新知识,所以中医核心的知识没多少,但是一变化就无穷无尽。而无穷无尽的知识更倾向于具体实用层面。核心层面是方法论,支持方法论的是思维方式,构建思维方式的是价值观。这些核心的东西掌握之后,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新东西了。 这位患者可以白天正常吃药治本,睡前服用半夏秫米汤解决标上的失眠。使用半夏秫米汤有两个诀窍:1.必须久煮2.用量大。一旦造成伤阴,得有预案应对。如果半夏燥散之力使得痰湿减轻,并且自身津液能够立即恢复。那么半夏不但没伤津液,还给津液回头提供了帮助。在《伤寒论》中也能看到“口渴者加半夏”的条文。 从治本的角度上看,要加上皂荚、葶苈子这类攻消有形之药。舌下经脉已经闭郁出凹凸不平之象,代表有形的阻滞。结合粘痰难出的症状,进一步确定了有形痰湿的存在。但是正面舌象和唇象却相对均匀,又提示此证不是特别难治。合参之下判断,此证虽已形成有形痰湿,但也不是那种特别顽固的。 学生:如果用半夏秫米汤这个治标的方法,能不能顺便解决本的问题呢? 淼师:从此人的唇象和舌象上看,确实有这样的可能性。但是具体到治疗过程,会出现何种变化,还需随证治之。关键是看攻邪过程中是否伤到津液。用药之前出现的手干、皮肤干等干燥诸象,是因为痰湿滞脾阳,引起脾化生津液力量的不足。所以就需要通过不断的恢复脾的燥力、风力、热量、推动力来恢复脾阳,使得津液得以生化。于是如果睡前喝半夏秫米汤,起床后出现鼻子干、眼干、口干、身上干等干燥诸象,就要小心。这说明脾阳还未恢复,痰还没处理掉,反而先伤了津液。如果起床后,没出现干燥诸象,反而皮肤显得更润泽,就说明用半夏秫米汤,对治本上的脾阳不足也有效果。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皂荚、葶苈子,在攻邪方面的治疗,效率就会明显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