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学:《灵枢·营卫生会第十八》说“营出于中焦,卫出于下焦”,而《太素·营卫气》说“营出于中焦,卫出于上焦”。为何《内经》对卫气的来源有两种说法?卫气到底出自上焦,还是下焦呢?
淼师:这个问题对于古人来说不存在困惑。这种困惑源自于咱们被科学训练的大脑,科学的思维方式要求事物必须一一对应。可是中医的思维从来就不是一一对应的,而是一个整体,彼此相连。
如果说卫气出自于上焦,那么上焦和中焦有何关系呢?上焦、中焦、下焦又该如何界定呢?上中下三焦指的是具体位置,还是一种动态关系呢?
卫气的定义很清晰,即卫外固里之气。而上中下三焦的定义相对笼统,因为它们本身无法被概括为一种狭义化的定义。比如,咱们不能把上焦定义为心肺,但是可以换一种说法——如果说卫气出自于上焦,上焦就可以暂且定义为向外供应的能力。
如此一来,思路就顺畅了。这个问题所折射出的难点并不在于一个确切的答案,而是领悟中医思维。中医思维是一种整体观下的万物类象的模糊思维,而非精确的逻辑思维。如果一定要作出一个精确的逻辑表达,那就是——卫气出自于人体向外供应的这股力量,这股力量源自于上焦。
人体除了向外供应,还得向中、向内供应,向上、中下供应,所有供应的总和就是三焦的功能。三焦本为虚腑,如果非要把它定义为淋巴系统,也只是一种类象,显然三焦不能同等于淋巴系统。三焦实际上是表中里、外中内、上中下相互沟通的功能系统。
三焦里走的是什么呢?不可能只走水,也不可能只走热量。实际上三焦内无所不走,气、血、津液、燥、风、热、水谷精微都得在三焦里走。
要深入理解三焦,就得多看治三焦的方子,通过这些方子的治证来反推三焦的功能。有治热的、有治寒的、有治淤的······其中淤还包括气淤、痰淤、血淤······最终咱们会发现三焦的功能无所不包。把这些整理清楚了,再看“卫出于上焦,营出于中焦”这种表达方式,就不难理解了。
平时交流的时候,咱们可以说上焦包含心肺,但如果反过来说“心肺就是上焦”,解释起来就百弊丛生。于是咱们需要逐渐适应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,尤其是对这些术语的表达。虽然咱们也可以做一些精确的逻辑表达,并且已经给出了一些精确的定义,但是咱们始终要有一个心理准备:这些精确化的逻辑表达一定有其局限性。所以我也经常强调,咱们整体观这套体系有其不足之处,有其不能涵盖的领域。咱们做学问的态度是抱残守缺。
一个人抱以何种心态,就会诞生出何种的方法论;以何种方法论,就会创造出何种的能力体系,继而具备相应的能力。心态、理论、能力之间环环相扣,这是咱们认知世界的方法。以何种方式联系整合,各人有各人的理解,最终能够整理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可以了,然后再用这种方法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,终将获得平衡、和谐的内在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