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体深思——破解五行

学生:平台课上说,肾水是由心血进一步提纯的得来的。而五行学说又说肺金生肾水。二者如何整合? 

淼师:除了金水相生的关系,还有水火相克的关系。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,是因为单用五行这套体系,解释所有的问题,就不得不再注解五行。所以我索性跳过了五行,直接注解脏腑,直接讲脏腑之间的关系。以肾为例,其他四脏都与之有关系:

  • 心和肾的关系——自然是心把热量加持给肾。如果肾没有这点热量,就无法凝练出肾水和肾精。心分阴阳(心血和心火),心火加持肾,心血也得养肾。反过来,肾水还要供给心火,完成心肾相交。
  • 肝和肾的关系——肝的升发之力帮助肾完成藏而待发的功能。
  • 肺和肾的关系——肺的收敛之力,给肾的收藏提供了源动力。
  • 脾和肾的关系——脾也得养肾,即后天之本养先天之本。

如果加入五行的表达,就是脾土生肾水,而土本来克水,又怎么能生水呢?如此一来就陷入迷惑了。其实这个困惑源自于如何融合五行学说。水本克火,所以就必须解释火是如何帮助水的。其实心与小肠的传导、脾的运化都是在完成的火温养水。所以只用金木水火土这五个词,会发现每个字都蕴含的意思太过丰富。何时何处用哪个,就容易错配,难免陷入迷惑。比如,如果用火来表达,火所代表的可能是心火,可能是心血,也可能是小肠的热,也可能是小肠所主的液(津液、血液)。于是单论“火”,咱们就能分出四层意思,这就很难让学生理解清楚。所以最好用脏腑表达。

各脏腑之间都是相连的,不能说只有肺养肾,其他脏腑不养肾。如果没有肝风的升发之力,肾储藏的将是一潭死水;没有心火的加持,肾储藏的是一潭寒水;没有脾土的运化之力,肾储藏的是一潭湿水;没有肺的加持,肾的封藏之力就没有源头。于是,咱们可以把心肝脾肺肾中的任何一脏作为中心,来考虑其他脏对其的加持。

对于这样的梳理,咱们一般会首先梳理脾。因为中土和四维的关系,相关资料最为丰富。无论是一气周流学说,还是脾土学说,都是以脾为中心去考量肺肝心肾与其的关系。只要梳理这么一组,其他的也就触类旁通了。还可以通过远公的《外经微言》、《石室秘录》、《辨证录》完成所有梳理。远公有一套自己的表述体系、解释体系、运用体系、理诊治体系。自成一体,非常独特。

当你构建起这样的脏腑联系后,就立刻能想到如果这种联系异常了,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现象,包括脉色症的现象。再根据内在异常(病机),联系各种治法。如此一来,诊断能力和治法能力就逐渐锻炼起来了。注意,整个训练过程需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。这些知识储备主要来自于平时的条文理解和医案理解。随着这些知识的丰满,和理论下不断的整合,功力必然会越来越深。

咱们可以继续做这样的思维演示,如果患者肝升发热量的能力的不足,继而供应给心的热量偏弱,心的热量就会不足。会出现什么症状呢?用何治法呢?如果你熟读伤寒论条文,立刻会想到桂枝甘草汤。而如果你整合完成后,再看到相应条文中的症状时,就不仅仅是一个“心阳虚”这么单薄的理解了。

现代社会充斥着碎片化的、浅层的思维方式,时时刻刻影响着咱们。想深度的思维变得极为困难。对桂枝甘草汤的解释常常仅仅是扶心阳为止,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。当你涉猎更多注解的时候,会发现有人在说心气。而心气和心阳什么关系呢?如果你深入思考了,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。同时也会看到心火这样的概念。心火跟心阳又有何关系呢?此时思路就被扯开了一条缝。这条缝会被你越扯越大,逐渐思路就开阔起来了。

心主血,把血往全身输送需要输送力,这股输送力从哪来呢?立刻会想到肝的疏泄。知识就这么渐渐的深入联系起来了。如果进一步深入思考。血的源头是哪?正常人肯定不能靠外界输血,自然是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转化而来的。那么人如何把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转化为血呢?都需要哪些脏腑的参与,哪些功能参与呢?有了这样的思考,知识就逐渐串联起来了,带着这些问题看书必然会大有收获。当这些问题一一领悟的时候,“脾胃论”、“一气周流学说‘’,就能理解了。只要有足够的耐心,你终将掌握这种深度联系。训练的过程就是重新构建脑回路的过程。让自己从浅层的、碎片化的思维,逐步转化为深入的、连贯的思维。立体思维方式就逐渐取代了线性思维方式。

而同样是肝和心的关系,如果是因为肝升上来的气不足,而造成的心气不足,就不用桂枝这种加强热量的药。此时,你就会思考用什么药养心气。而你会发现整本《伤寒论》中心阳虚、心阴虚、心热不足都有应对之法,唯独没有如何养心气的方法,至少没有直接对应的条文。直到你看到《金匮要略》里的黄芪建中汤和小建中汤加黄芪的条文,便能在变化中理解了其中的用意。只要降低小建中汤白芍的用量,加大桂枝的用量,再加黄芪,就能养心气。而且是调和营卫,调和脾的升降运化,从根本上养心气。如果你再读到远公的书,或者其他流派的书,就能发现远志养心气。于是就有了第二种养心气的方法。在治疗心气不足时,就有了更多的选择。比如,有些人吃黄芪上火,就可以换成远志。远志除了养心气以外,还稍有治湿的功效。于是有湿的心气虚,用远志就更合适。

咱们表述的时候,只能一次说一个点,不可能一次说一个整体的面。整体的面是同学们把我讲的这些点、条文的那些点、案例的那些点,一一联系起来,逐渐构建而成的。比如,咱们上面就没说心气虚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规律。最常见的是心慌、心悸、乏力、面色淡、舌色淡。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心气骤然而虚,脾胃没问题,直接心气不足。要么是因为外界的原因,要么是因为这段时间过度疲劳、伤神、消耗过度。这种情况不用吃药,好好休息一段时间,心气自然就养起来了。真正养不起来的是那些脾胃出问题的。自己养不起来,就得治疗了。

不断的去整理这些思路,顺便把条文联系起来,把读过的医案联系起来,理诊治圆融是迟早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