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木防己汤”中品“传变”

《金匮要略》原文:膈间支饮,其人喘满,心下痞坚,面色黧黑,若脉沉紧,得之数十日,医吐、下之不愈者,木防己汤主之。虚者即愈,实者三日复发,复与不愈者,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。

木防己汤——木防己三两 石膏如鸡子大十二枚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分析一下此方:

石膏如鸡子大十二枚——石膏用量非常大,说明此证是热造成的水气、水饮,而非水气、水饮结热。如果是水气、水饮结热,就应以化水为主,辅以少量寒凉药。 

木防己三两——木防己是偏凉性的通水药,可以通十二经的水。木防己、茯苓、芫花、大戟、葶苈子这些药同是利水,有何差异呢?临证如何选取呢?区别分类的理解,就是格物;把格物整合为圆融的体系,才能致知。木防己是具有风性的行水药。虽然临床中发现,用完木防己后会出现尿多、拉稀等排水现象,但木防己本身并非攻下药,也不是令气机下降的药。木防己的行水、通水能力是在气化层面上实现的,所以并非攻消有形的药。攻消有形水邪用芫花、大戟。同样是攻消有形水邪,葶苈子相对和缓。与旱防己相比,木防己在通水、行水方面优于旱防己,旱防己在攻水方面优于木防己。

桂枝二两——理解桂枝在方中起的作用,就一定得看用量,比例。咱们研究《伤寒论》一定要研究经方的比例,如果只研究药,而无视比例,就会谬之千里。比如,有些人会把这个方子归类为温阳化饮剂。但桂枝的量明显少于石膏,显然这个方子不是温阳化饮剂。少量的桂枝遇到大量的人参,肯定是帮助升发中土的阳气和热量。如果此方没有石膏,在木防己的引导下桂枝就去温水道了,类似于苓桂术甘汤的套路。所以苓桂术甘汤加入木防己之后,通行温化水道的力量会明显加强。这就是引药归经的用法。 

人参四两——说明有气虚、津虚。《伤寒论》记载的人参是能养津液的,所以伤阴伤阳都能用此人参。而现在常用的东北参就不具备这样的效果,它只补气。

木防己配石膏,用意是把石膏的寒性作用于通水的过程中。桂枝配人参,用意是补脾气为主,稍补脾热,稍升脾。由此得出此证病机——阳气的运行力、运化力、升发力皆虚的人,又被热结,形成水饮。从脏腑角度说是脾气虚造成水热结于水道。从六经角度说是太阴气虚兼热不足,影响了运化力,兼见水热困滞。阳气弱的人本来更容易犯寒证,所以此方临床中并不常用。

方后加入了茯苓和芒硝。此处可以再帮咱们梳理一下对于传变的理解。传变是治疗错综复杂难治之证的关键思维。此证开始就是个气化的问题(水气病),因没及时治疗,又形成了有形的水饮聚集。此时要攻有形的水饮,于是加入了茯苓和芒硝。

茯苓——茯苓虽然直接攻水力不强,但可以用来辅助攻有形水邪。当然茯苓更常用来恢复通行正常气化的水。 

芒硝——芒硝可以攻热、攻有形水邪。说明此证已经发展成为以热为主的有形之水。芒硝味咸、性寒,功效利水。用芒硝通便、治水、治湿、治饮、治结石等所有延伸出来的功效,都是围绕咸寒利水展开的。换言之,只要水热互结为有形,都可以用芒硝攻消。比如,芒硝最善于治热结成石,如果是寒结成石就难说了。即使通过芒硝利水把结石的表象在局部解决了,对根本上整体的寒却不利。这就是忽视性味,只取其功效的弊端。最终造成什么结果,就因人而异了。有的人抗得住芒硝的咸寒,自愈力能恢复,就没事;有的人恢复得慢,好久才缓过来;有的人扛不住,就治坏了。药性偏性不大的药(如:温、微温、凉、微凉等),可以直接取其功效,但是使用药性偏性大的药,诸如大黄、芒硝、附子、石膏、地黄、人参等等,就必须考虑药性。

除了治疗阳气升发力、运化力弱引起的结热化饮证以外,此方还有其他用法。比如治壮火食气:本来是热证,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一直没能解决,多年后就出现了热结化饮之证。因为久热不但会伤阴,也会伤阳。此时水热互结为主,伤阳或阴阳两伤为辅。这种情况其实大概率伤阴,只是当前先不滋阴。因为即使滋阴,短时间也达不到目的,所以不能为了急于滋阴而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。于是治法就是清水热互结,稍佐扶阳。于是用桂枝打开中土困滞,同时用人参补气补津为中土提供支持,再用木防己通全身水道,石膏清热,则此证得解。

不要只关注咱们给出的方解结论。无论什么样的结论,你都要纳入到自己的理论体系内理解,才能成为临床能力。这个结论的用意是帮助大家理解这套体系的思维方式。比如,重点地品味一下“传变”。此证热结传变会影响两个方向:

1. 热结停水。病位上,对比此证与猪苓汤证、越婢汤证的区别。病性上,对比此证与水为主、热为主、结为主等证的区别。
2. 热结加剧脾虚。显然如果脾(脾气、脾津和脾的升发力、运化力)不虚,热结就不会引发此证的一系列连锁反应。

当一个问题导致另一个问题,乃至于多个问题互为因果,相互影响的时候,就必须建立这种传变思路,这是中医最难的部分。在咱们的体系中,临床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离不开五个环节——病位、病性、虚实、正邪、传变。

本来“虚实”和“正邪”的意思有很多重合之处,之所以没合成一个环节,主要问题出在“实”和“邪”的分别上——同行和前辈说到“实”的时候,常常指的是有形的病理产物。比如“胃家实”、“阴实”、“寒实”这些都会指向一个有形的病理产物,诸如“肿瘤”、“囊肿”等。而说到“邪”的时候,指向的意思就更加宽泛,既可能是有形的邪,也可能是无形的邪。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前辈和同行的话,咱们没把“邪”和“实”合并成一个意思。

“虚实”和“正邪”咱们常常取其狭义的意思。比如“勿犯虚虚实实之弊”。这里的“实”说的肯定不是“正气充实”。但是《黄帝内经》上的“实”是广义的,有时候“实”用来说“正气实”,有的时候“实”用来说“邪气实”。所以不同的书对于这些词的解释不同,这是咱们学习的困难,需要慢慢适应。

咱们之所以单说“传变”,是因为必须把病位、病性、虚实、正邪都捋清楚后,才能理解“传变”。这是最难的部分,也是最能考验大夫水平的部分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治法,即使病得很重,也只涉及简单的病位、病性,不涉及复杂的虚实、正邪、传变,所以能“一剂知,二剂已”。一旦虚实、正邪、传变掺杂其中,就没有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的事了。

讲方子的用意其实是不断地演示咱们的思维方式、方法论和中医的价值观,这才是重中之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