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:面对久治不愈之证,如何保持信心?
淼师:治病确实有快有慢。有的人平素体质偏通畅,邪气停留也不顽固,几副药就解决了。而有的病就是淤滞严重,可能治几个月、几年才能慢慢解开,那时你和患者的信心是否依旧呢?
信心并非盲目的自信,而是有依据的。医者的信心源自于,观察到脉色症的整体改善,以及五种基本生命常态或一或二的稳定改善。在此基础上,哪怕表面上看,患者的某些局部症状加重了,也知道这是阶段性加重,整体病情的恢复还尽在掌控。
比如,遇到一个舌苔厚腻的感冒,表面上看是个简单的感冒,却治两个星期还没好。这么长时间不好,会不会影响自信呢?此时,只要你能发现脉象和舌象一直在改善,信心就不会丧失,说明此人本来就有一个素疾。
如果不处理素疾,只治外感,也许可以很快治好,也许不能。只要触碰到素疾,就有可能勾结表里两证,好的自然就特别慢。于是一个感冒拖一个月,并不罕见。患者找你看感冒,你是只处理感冒,还是把里证一起处理呢?这需要自己权衡,因为很有可能,不处理里证,隐藏的问题还显现不出来。一招惹里证,问题就都显现出来了。
比如,前几天给家里长辈治感冒,他平素体质是阴虚化热兼肝脾淤滞化热,在此基础上又外感寒邪。用药先把三阳证去掉,怕冷、咽痛、咳嗽、痰多这些症状都没了,独剩一个头晕。这个头晕就得判断,是外感,还是里证,判断起来并不困难,凭脉、凭问诊即可。问诊——如果还有外感之寒,就还怕冷。怕冷等症退了,表证就没了。脉诊——表证的脉偏浮,也是相对个人而言的,只要比他平时浮即可。很有可能他的浮脉,相对于另外一个人就是正位,所以如果对病人还不了解,就更不能单诊独断。只有合参之下,才能把握住整体病情。所以如果病情趋于复杂,整个治病的过程就将是一个抽丝剥茧、逐渐减除的过程,每一步其实都是在恢复平衡和通畅。
如果正好还赶上患者这段时间身体比较虚弱。比如工作、学习连续的消耗后,表现出一些感冒症状。这些症状其实是身体的自我保护。这些为了自我修复而表现出来的症状,与其把它们理解成病态,不如理解为患者身体透支所显现的信号。此时,咱们要做的不是用药消除信号,而是要让他好好休息,或者改掉过去的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。把这些信息理解成信号,比理解成病态,更有利于你的分析。
有了这样的理解,你就能知道,只要利用好这次感冒的治疗,就能顺便处理一下此人以往隐藏的问题。看似缓慢,实则是真的有效。如果只处理外感,可能一两副药搞定;如果再把他以前的问题引发出来,顺便处理一遍,可能得一两个星期。但是显然这两种治法,愈后是完全不一样的。这就是平台课里提到过的,感冒很有可能是处理以往遗留问题的一个机会,如果处理好了,患者的体质会提升一个台阶;如果没处理好,就还维持原样,甚至更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