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惑“舌苔满布”

学生A:阴阳两虚兼湿。
学生B:苔如干粉,湿重。学生C:一派寒湿。淼师:这种舌苔满布之象直接认定为湿,不能算错,但也不够究竟。需要判断湿是根源,还是表象。是否有更深层的原因,造成了“湿”这个结果。舌象只表达了湿象,而内在原因还需继续追查。

所以认定为湿不能算错。因为身体一旦有了水的淤浊、或营养的淤浊、或其他的性质淤浊,就会在舌象的表现为苔。但是造成淤浊的原因,可能是湿,可能是寒、可能是气滞、可能是血淤······所以不能单项独断,一定要合参。关于这个舌象,还有一些信息需要关注一下:舌头干燥——说明津液润泽有问题。舌头扁——说明长期润养不足,以至于把舌头都饿扁、饿瘦了。这种长期供养不足,就是阴虚到有形的象。

注意这两个象的内在区别。干燥可以是长期润养不足造成的,也可能是短期津液奉送不足造成的,还可以是暂时淤滞造成的。于是“舌象干燥”不一定是阴虚,而“舌象扁瘦”就一定是阴虚了。

所以通过舌象能够发现很多信息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江湖上出现了单凭舌象开方的玩法。之所以在这方面讲的少,是因为这些东西容易形成思维固化。在加上,咱们从小就习惯了标准化答案的思维方式,容易接受这种固化。所以这么讲课,不利于咱们大方向的教学。我希望帮大家建立的是整体观的、万物类象的思维。有了整体观的思维,那些无穷无尽的诊法、治法,一学就会。

这个唇象也有问题:唇干还是因为津液不布;颜色驳杂代表血行不畅。好在整体没有起起伏伏、坑坑洼洼的象。舌头上也没有裂纹,说明有形伤的还不深,仅仅是把舌头饿扁了。

日久不得滋养的扁瘦舌,恢复起来至少得一年半载。但是舌苔满布,凭经验判断,改善起来相对容易。但只是相对于恢复有形容易,因为舌象和唇象确实不好。这种情况下,化淤浊也得费一番心思。咱们的经验是,舌象、唇象出现坑坑洼洼、裂纹等有形变化,恢复起来非常困难。但仅仅是舌苔异常,看起来再吓人,其实也相对容易恢复。因为苔虽然是浊气所化,但毕竟是气的表现,不是有形的表现。气更偏于气化功能,形更偏于有形再造功能。有形层面发生的问题,需要有形的细胞组织分裂、更新,恢复起来自然就慢。这就像一座房子,如果仅仅是脏了,即使一片狼藉,也只是气化问题,收拾屋子即可。而如果房子本身有问题,室内再整洁,也是有形问题,得修房子。

中医的表达其实是不精确的。比如,当咱们说到阳的时候,其中就包含了多层含义——气、热、燥、风。当强调“阳”这个概念时,其实是相对“阴”来论的。当强调“气”的时候,也是相对来说的。气的无形的功能,也就是类比于有形层面论及的。这就是阴阳观,说到一边就得想到与之对立存在的另一边。

显然在日常交流时,这些概念是不可能每次都铺垫出来。即使反复做这样的铺垫,不同人也会产生了不同的理解。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,这本身就符合万物类象的自然规律。人脑乃至于人体,就是遵循天地法则的万物类象而成的。所以人类会不知不觉的产生自我的思维本能。而这种本能就会造成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,继而产生误解、歧义。这是自然现象,也是人的根本属性,简称人性。而标准化的思维,什么就是什么,其实反倒是反人性的思维。把“一件事做成一个标准”只有一个好处,就是便于沟通、便于使用。但是如果这个标准变成了一个束缚人的习惯,乃至于变成了产生冲突的原因,就得不偿失了。当然人们都会认为自己的是正解。小到人与人的个体分歧,大到文明之间的冲突,其实背后仅仅是因为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理解,这种人的本然属性。咱们需要理解和接受这个事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