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:两关淤滞两寸虚弱这种情况,如何安排治疗次序?
淼师:一般这样的情况需要一定的经验。当指感发现两关淤滞更为明显的时候,会以治两关淤滞为主,治两寸的虚为辅。甚至可以不治两寸的虚,因为淤滞不除,两寸虚也养不起来。所以得治完第一轮,看下一步虚和淤的矛盾变化,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策略。
同样是两关淤滞、两寸虚弱,如果整体指感、问诊、望诊合参之下指向虚证,说明虚证是当前明显的短板。此时可以选择先治虚。随着正气的恢复,观察淤滞能否自行化开,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策略。
这也是为何咱们始终强调变化的原因。并非每次都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,而是多把钥匙开一系列锁。过程中还得不断应对变化。这个变化特别难以通过语言来传递出来。学变化的最佳方式就是临床。临床遇到三五个这样的病人,从头治到尾,就能直观的理解传变思维。直接讲思路、讲医案,其实都不太容易表达传变的诀窍。所以我要求大家多做自行推演,来弥补临床经验的不足。虽然不是直观的学习传变,但是脑海中的模拟训练只要足够多,真到临证时,就能用的上。虽然这样练出来的应答反应可能慢半拍。但有了慢半拍的反应做基础,不断的练习,就能越来越快。这就是自我深造之路。
如果平时没这么练,又没有师父手把手的临床指点,就没有深造的可能。没有深造,就只能理解“何证对何药”、“何脉对何证”、“何脉对何方”······永远是静态思路,就像一张张照片堆在脑海里。而治那些错综复杂的病,其本质就是跟上变化。如果没跟上变化,即使每次都辨证对了,也不一定能治好。因为只有记住之前的脉色症,才能知道当前的脉色症所表达的意思。没有之前的参照,直接读取当前的信息是偏颇的,得出的辨证结果也是偏颇的,自然治不好变化多端的复杂之证。
并非所有的病把当前这一步的方证辨准,就能一步步积累到目的地。治错综复杂之证,在走了当前这一步的同时,至少要参照上一步的情况,来整体思考下一步的走向。治这种病需要一种连贯的、整体的、应变的思维。如果只想着当前这一步,没考虑到下一步,就有可能在原地画圈。因为上一步是虚实夹杂,当前一步还是虚实夹杂,走几步之后还是虚实夹杂。如果没有把握住变化,就会以同样的方法去治。治证的关键就是把握阴阳、正邪、虚实之间的微妙变化,来实时调整方药的变化。这就要求你一定要记住之前的象,继而理解当前的象,乃至于推演之后的象。领悟了变化,你就可以驾驭虚实夹杂之证,治那些四处寻医罔效之证。对于研究医道来说,能治这种病才算登堂入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