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效何因问何理——建塔必先搭框架

学生:如果根据方证开出一个底方,通过加减变化后最终形成的方子里面暗含了其他方子。如何知道最终起效的是哪个方子呢?

淼师:合方的治法可以做一个比喻,即清楚的知道敌人在这片山里,只是不确定具体哪座山。于是索性大面积轰炸,火力覆盖整个山,终能消灭敌人。显然此法需具备两个前提,一是轰炸的大方向没错;二是患者的正气能抗住轰炸。

读胡老(胡希恕)的医案常常有一种感受,即仅凭单方能解决很多问题。甚至多证并存的情况,胡老也能用一个单方搞定。似乎治了一个证,其他证都随之而愈了。这些医案,有些咱们理论上能理解,但临床做不到;有些理论上根本理解不了。于是单凭方证的思路治病就只能合方。

咱们擅长的是整体观思路,通过不断的恢复患者整体的平衡和通畅,恢复各脏腑、各经络的平衡和通畅,来逐渐改善人体大环境。大环境改善了,疾病一定能改善。咱们用的不是处理具体问题的思路,而是一个统御所有问题的思路。这个思路合于自然,合于道。所以并不是咱们把病治好了,而是咱们遵循了道,道就把病治好了。换言之,咱们是遵循了人体的自然规律,自愈力把病治好了。因为如果能让患者的脏腑不断平衡和通畅,气血一定会越来越旺盛,自愈力一定会越来越强,各种问题必然会逐一得到修复。那些细节的小毛病,即使没有一一针对,也能自行解决。另一种非常鲜明思路是日本汉方,专门研究药与病症的对应关系。通过这个方向的大量研究,也摸索出了一套使用经验。

所以每个人的研究方向不同,解释体系不同,最终对起效原因的解释也不同。所以同样是这个问题,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。

当你把病治好了,自然会思考这个病是怎么好的。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理论体系解释这个过程。以后遇到其他问题就可以沿用这套理论体系去解释。尽管这套理论体系、解释体系不是那么完美,但能解决问题即可。就像去远方,需要摸索出一条路。你摸索的也许不是最好的路,但只要是一条能走通的路即可。

要从条文、医案,乃至于临床中,有所收获就必须以你的方式,用你自己的理论体系去分析。第一步肯定是建立理论体系、分析体系。然后遇到所有问题都用这套框架去分析。这就是咱们说的万变不离其宗、闭门造车、天下合辙。也许这个解释并不完美,也许这个解释带着自己的脑补,但是它合于你自己的体系,是一个你能灵活驾驭的体系。构建日久,这个体系就会越来越圆融,盲点就越来越少,临证自然就越来越好用。

日有所学,积沙成塔。虽然每次只是积累了一粒沙,三五年下来就是一座塔。前提是这些点滴的收获需要理论框架的整合。如果没有理论框架的收集,这些沙子收集的再多,也只不过是一堆建筑材料。所以大家要做的是构建理论地基、框架体系,同时不断的往里加入材料,建造自己的宝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