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A:如何理解脾虚哆嗦?
学生B:脾主四肢,脾虚后需要通过哆嗦来振奋阳气。比如,遇冷哆嗦,就是在振奋阳气。学生C:脾主肌肉,脾虚无法维持正常动作,所以哆嗦。例如,发力时,通过哆嗦来调动力量。淼师:很多人体功能是自动完成的,无法主观控制,哆嗦就是其一。从虚实角度看可以分为两种:虚抖——气血不足表现的抖动。当人体气血一时不能应对所需(相对不足)的时候,就得通过抖动的方式来调动储存的气血。比如,天冷发抖,就是调动热量。再比如,有些老年人因为末端供养不足(绝对不足),造成手的自控力变差,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不由自主的抖动。实抖——邪气过剩表现的抖动。比如风邪过剩,就会现出手抖、舌抖等颤抖之象。学生:饥饿产生的手抖是不是血糖低?淼师:饥饿后,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。诸如手抖、乏力、出汗、头晕等等。这种情况通常被认为是低血糖,吃点东西就能立刻缓解。但是如果认为是食物提升了血糖,就存在一个问题——食物转化为能量需要一个很长的链条,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。饮食入胃,先吸收运化,再转化为气血津液,再输布到相应的位置,最终才能缓解症状。但是为何吃了东西,症状能迅速缓解呢?其实是因为食物激发了胃气,调动了储存的能量。于是在食物还未转化为能量之前,症状就已经缓解了。
同样的现象也会出现在服药后的反应上。有些极端的情况,服药十分钟就能见效。但是理论上,药物通过胃的吸收,脾的运化,再输布到相应的病位,需要时间,十分钟肯定不够。除非破坏性极强的毒药可以。正所谓“搞破坏快,搞建设慢”。那些服药后,迅速症状大减的案例,也是因为用药引动了人体原有的阴阳气血。无论是药物,还是食物,能迅速见效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。1.药本身有其功效,食物本身有其营养、能量。2.人体为了驾驭药、食物,必然会先调动一部分阴阳气血。这部分阴阳气血的出现,即可使症状减轻。3.能够迅速起效的的前提,必然是内在的正气的存量能够满足调动的需求。如果内在正气存量本就不足,则不会迅速缓解症状。
咱们对于各种现象的解释一定是在理论体系内思考的。因为只有在体系之内解释,才能在体系内使用,从而在体系内起效。如果用了“低血糖”的概念,咱们就没法运用。诊治过程不需要这个概念的。咱们用六经、脏腑、病位、病性、虚实、正邪、传变这个框架上来解释所有症状。这就是以简御繁的整体观方法论。在此前提下,解释症状、施展治法、实现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