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论简明扼要——临证耐心随调

学生:闭郁之证为何晚上反而加重?

淼师:闭郁之证,身体会借白天生长运化之机,得以减轻。而傍晚气机回敛,闭郁就会加重。如果淤滞非常重,可能昼夜都不会减轻。如果再掺杂虚证,可能性就更多了。有可能时轻时重,有可能一些症状减轻,另一些症状加重······所以单就症状思考内在病机,很容易陷入困惑。

发现困惑之时,往往就是该进步的时候。把困惑置于理论框架中,用整体观思维方法通过不同角度切入,逐渐使之自洽。也许这些切入相隔很多条文、相隔很长时间,但只要是一直带着问题去读书,终有一天能够豁然开朗。所以并不需要立刻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。学习之初只需一个大致的答案足矣,然后再不断地打磨这个答案。因为即使是最准确、最核心的理论,如果缺少自我打磨过程,也无法变成自己的能力,为己所用。比如,学习远公《外经微言》,如果没有相关的打磨,看了也不会用。反之,即便还没形成最终的理论框架,只要经历了足够的打磨和思考,看到《外经微言》的理论,马上就能将那些打磨过的知识联系起来。此时看这本书就有脱胎换骨的感觉。从一个冥思苦想的读书人,瞬间变成一个登堂入室的大夫。

学生:上午早上加重的病和下午晚上加重的病,背后原理有何区别?

淼师:其实就是一气周流、生长收藏的原理。人体上下、左右、内外都在时刻的循环之中,每一个点都有虚有实、有阴有阳。因为虚和实、阴和阳是相反的属性,所以表现在某些疾病上,也会显现出截然相反的症状。比如,条文中干姜附子汤证提到过“晚上安静,白天烦躁”的情况,小柴胡汤证里面有热入血室的描述,“白天安静,晚上谵语”。

理论上了了分明,临床观察却并不简单。比如,虚证早晨起来都会有所减轻。如果掺杂淤证的虚证,早晨起来就觉察不到减轻;如果虚证不严重,淤滞严重,活动后还会有所改善;如果淤滞非常严重,活动后也不会减轻;如果虚证严重,则越动越累。于是理论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的身上,情况就会变得复杂。

再比如,上热下寒、上燥下湿的人,照理说活动一下,会减轻寒湿。但实际上活动后,很可能造成上奉津液不足,外在现出干、燥、渴、热诸象。于是活动减轻了一部分问题,却又加重了另一部分问题。

由此品味一下,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解释。讲道理的时候,咱们尚可一一分解。真到临床实用,那些道理就都捆绑在一起了。这就需要咱们把这些道理,条理分明地放在理论框架内,随时准备临床取用。无论临床遇到多么复杂的问题,都可以拆解成咱们框架内的道理,然后按照一定次序一一解决。咱们解决复杂问题需要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。归根结底是因为人的大脑功能不足,无法以繁御繁。无论解决什么问题,都要将复杂的现实归纳、简化,以便大脑处理。

所以建立理论框架的目的,其实是为了适应大脑的能力。咱们只是借助这个框架解释世界的某个方面,并非解释世界本身。就像咱们常听到这种说法,大明朝是怎么灭亡的?然后给出一个原因。其实怎么可能是那一个单一的原因造成的呢?但是人类的大脑倾向于,把事情理解成一个原因造成一个结果,但这个是不现实的。现实是很多个原因造就了一个结果,很多原因造就了很多结果,并且彼此羁绊。

这个思维也影响着咱们的临床。最典型的思维是,患者坚定地认为因为你给他治病,所以病好了。医生也这么坚定地认为。结果就是他负责生病,你负责治病。然后那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所有习惯,就一个也不用改。

再比如学习,认为只要足够刻苦,就能学成。其实这么表达是为了表达方便,并不是客观现实。一联系到现实,事情就会趋向复杂。真到现实,就会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学不成的原因就是太过刻苦。刻苦到一定程度,大脑就无法接受了。人的大脑出于各种原因,很难去接受多重原因导致多重结果的这种判断方式。可是偏偏咱们学中医的,又非常需要这种思维。当面对复杂病情之时,只有这种思维才有可能带给你解决方案。如果只有一个原因导致一个结果的思维方式,面对那种复杂疾病就茫然无措了。那时的茫然无措,大多数人仍然会认为他没有找到那个具体的治法。他仍然坚信,只要找到了那个治法,这个病就能治好。只有那个绝对的治法才能解决那个绝对的病因。

仔细琢磨咱们这个世界就会发现,单一原因论本就不成立。也只有单一原因的这种观念,才会诞生出用对错判断事物的评定标准。但真实世界并非如此黑白分明。比如,如果你要从哈尔滨到三亚,单一原因思维方式就得找到一个最正确的路线。而实际上路线的选择只需在意大方向,行进过程中再不断地调整偏差即可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的机动力。能不能到达目的地,取决于你是否具备行动的能力和维系行动能力的各种条件。

当咱们面对一个非常复杂的病时,其难度就相当于从哈尔滨走到三亚。相比之下,知道最近的路,反而用处不大。最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在维系持续力上,患者的持续力、医生的持续力和医患之间共同信任的持续力。因为整个过程,拼的是耐力。

学中医也是这个道理,咱们已经有了一套理论,也知道如何去训练。剩下的注意力是如何能让自己实现十年(一万小时)定律。知道正确的路,反倒不那么重要了。走哪条路也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条件而已,并不能直接导致那个结果。必须多个条件俱足,系统化地联系构建,才能最终实现学有所成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