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之以宗——授人以渔

王阳明讲的世间练,是通过“动”来领悟“不动”,通过“变化”来领悟“不变”。咱们治病也是这个思路。变化的是不同的病人、不同的病机、不同的传变······不变的是天地法则。

比如,昨天有人问中风。如果把中风看成是一个单独的病名,那么面对的就是无穷无尽、变化万端的情况。可是如果把这些问题归入六经、脏腑、病位、病性、虚实、正邪,就能化繁为简,继而豁然开朗。

无论什么病,都从内在病机出发,化繁为简的思考。中风,咱们想的不是如何治口眼歪斜;尿崩,想的不是直接收摄小便。遗精,想的不是直接固精涩精······万变不离其宗,建立这个“宗”才不会迷于表象。这个“宗”是咱们不变的核心思维。难点在于无法通过“不变”学会“不变”,需要通过“变”来学会“不变”。

就像咱们做中医这件事,就是在通过种种的高峰低谷、顺境逆境来领悟那个内在的道。而不是闭关打坐直接领悟,那不是咱们能做到的。

一定要转变一个思维,表面上的好坏、暂时的成败、局部的进退······这些都不是真实的。看似美好的方向,并不一定是真的美好。因为对美好的定义,恐怕是不客观的。诸如,认为症状消除就好,自我目的实现就是好······

其实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好长时间。当时学八字,就发现吉凶并不是主观想象的吉凶。有时命盘是吉的,可是命主却糟了不少罪;有时命盘是凶的,结果命主发财了。世人都认为受罪是凶,发财是吉。可事实并非如此,有时候受罪能获得内在的提升,发财反而会把人毁了。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?过了好久我才想明白。这就跟咱们中医治病一个道理,有时症状消退了,病反而变重了。有时症状剧烈了,其实是在改善。

这个世界在核心规律外层有一个次核心规则,就是如果本质上没有解决的问题,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现出来。而这一次次的表现、一次次的苦难,目的就是让咱们解决这个问题。于是每解决一次,表现就会轻一点。无论是面对人生挫折,还是面对疾病折磨,都是这个规律。开始面对挫折的时候,我们几乎被击垮。然后会发现同样的挫折会一次又一次的来。直到最后,你发现你能带着挫折继续前行了,不为之所困了。于是这样的挫折就不来了,或者来了也不妨碍你了。

疾病也是如此,久损之疾开始病来如山倒、命悬一线。后来症状反复出现,但不至于要命。随着治疗,内在不断恢复,症状越来越轻。

由此,大家能品味出一个道理,咱们不是在只用一个具体的技术治病。当然咱们也不否认技术层面的价值,但光有技术难以解决复杂问题。有些病仅靠是技术,根本治不了。但如果背后建立一种哲学观、价值观,能发现解决的路径就在眼前。

也许科技衍生出来的事物出了问题,可以在科学技术范畴内解决。但自然造化的人体出了问题,怎能只靠科学技术解决呢?只有站在自然的角度,才能理解自然万物。人为的角度只能解决人为的问题,面对自然一定是片面的。解决问题表面上看靠的是技术,而实际上靠的是一个正确的方向,和锲而不舍的持续努力。

但是为何一眼望去都是唯技术论呢?因为技术是果实,人们要的是果实。但要想得到果实,需要先播种、浇水、施肥、除虫、种树······一个长期的培育的过程。

学医即是如此,培养一个能治病的好大夫,不是因为教了他多少具体诊法、治法,而是教他如何统御诊法、治法。教他如何思考,如何面对问题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

这件事难点在于,西化思维的根深蒂固。大家思维惯性是要一个具体的定义、具体的解题思路、具体的答案、具体的标准······否则心里就不踏实。可是在我学医、教学多年所看来的事实是,真正学成的人其实就一个原因——“十年一万小时”,其他原因都是次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