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问“补钙”

学生:孩子身体状态都挺好,为何总是缺钙?

淼师:大多正常的孩子缺钙,其实是常态。理论上,成长的每个节点都不可能是饱和状态。长得越快,饱和度越低。由此表现出来的象就是什么都缺。再加上小孩的少阳之性,使得脾胃偏弱,“各种缺”自然就成了他们的常态。缺钙就是诸多常态之一。大多数缺钙现象,反而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表现。不必将这些表现视为疾病,最多算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短板。明白了这个道理,诸如抽筋、骨头疼等症状也就可以理解了。

学生:中年人骨质疏松吃钙片有用吗?

淼师:吸收不行,吃钙片没用。食物中的钙是自然态的,相对于钙片更好吸收。如果从食物中都没能力吸收钙,人工合成的钙就更吸收不了。就算吃出结石,骨密度都不会增加。正常饮食摄取的钙是足够的,除非饮食习惯极其偏颇,才需要特意补钙。

中年人想增加骨密度,就去运动。运动中骨骼会有轻微的损伤,轻微到没有任何感觉。损伤后的骨骼会自我修复,修复后再运动,运动后再损伤,损伤后再修复······如此循环提升中,骨骼就逐渐强壮起来了。由此可见,运动的强度很重要。运动不足,损伤不够,骨骼就强壮不起来。运动过量,损伤过度,骨骼更强壮不起来。

所以做任何事都要避免太过与不及。中医眼中的最佳的状态是“适可而止”。如果满分是一百分,七八十分即是最佳。永远不要到一百分。要想保持运行,宁可缺一分,不可多一分。宁可虚一点,不可实一点。

比如,吃饭就吃七八成饱。再多吃也只能消化七八成。多出来食物的不但转化不成营养,还得加重脾胃的负担。保暖也是如此,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。适当的冷一点可以刺激人的抵抗力。但是一定不要冷太多。

学生:补钙是如何形成结石的?

淼师:补钙能形成结石,说明钙肯定是吸收了。但显然是没运化开,于是形成了微小的结石颗粒。此时如果能及时排出,也不会积累为真正的结石。一旦排出能力也不行了,这些结石颗粒就有了团聚的机会,久而久之结石就形成了。然后停留在不同的地方。理论上,停留在膀胱里,要比停在肾里好治一些。只需要大量的通利即可。治疗肾结石就麻烦一些了,如果是肾虚造成的结石,得先治肾虚。打好基础后,才能排石。如果肾不虚,也可以单用通利的方法。

由此品味一下,理论的重要性。临床症状是纷繁复杂的,医书无法直接记录所有的诊断技巧。但是只要理解理论,就能在临证中总结出无数诊断技巧。比如肾结石,书上不会直接告诉你怎么辨证。而明白了理论便知,这种病人的脾胃吸收能力尚可,吸收阶段没问题。问题出在运化阶段和排除阶段。但如果吃了钙片,问题的方向就变了。因为问题出在摄取阶段,只治疗后面这几个阶段,永远也治不彻底。

注意体会思路,咱们教的并非纯技巧,而是一系列技巧整合在一起的诊断思维方法论。当你遇到复杂问题时,就会发现把问题拆成点状来分析处理的点状思维,一定会顾此失彼。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只能用系统论的方式,即整体观。问题不在知识上,而在思维上。这个思维卡住了无数中医学子。只有如理如法的练习,才能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