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疑厥反——领悟核心

学生:厥阴篇条文中讲了“厥几日,热几日”的厥反规律,类似的规律临床中还有哪些?

淼师:总结这样的规律,需要有方法论的统御、知识储备的支撑,以及应变能力的练习。只要做到这三点,无论厥阴病表现出什么千奇百怪的症状,你都能辨别的出来。厥阴的核心方法论是阴阳不相顺接。在此前提下,再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和练习,就能发现更多的厥反规律。随便举几个例子:

同样是厥反,有的表现为升发过度与抑制过度的交替,有的表现为脉象停与跳的交替(跳几下一停),有的表现为睡与醒的交替(睡几天醒几天)。有些厥阴轻证还未必表现为两极的厥反,有的只显示阳厥,有的只显示阴厥。因为阴阳交接,既有可能是阳不接阴,也有可能是阴不接阳。这类的病人就会表现为固定周期的阳厥或阴厥。

厥阴的核心理论就是“阴阳交接”,但表现于外在可以变化无穷。咱们只能用心去体会“阴阳交接”,却无法通过语言文字描述“无穷变化”。如果把所见的外在表现都罗列出来,就成了百科全书。真有这样的百科全书,也很难从中找出体系。因为当知识量积累到足够庞大的时候,就很难统御了。所以百科全书只能当作查阅工具。即使是用于查阅,也必然有涵盖不到的变化。比如,新冠、非典等新病,书上没写怎么办?所以还得回到核心,从核心再向外统御去千变万化。学生:如何才能领悟这个核心?淼师:领悟这个核心,除了主动思考以外,还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不断深化,直到形成潜意识能力。此时遇到问题,显意识(表层意识)还未反应,潜意识就已经给出了答案。显意识会莫名其妙于这个答案是怎么得出的。然后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。

就像上面提到的厥反补充规律,任何一本书都没有写。但当你看到这个病人“几天不睡觉,一睡几天;捻衣摸床、烦躁不安;脉象规律性的停跳……”,即使书上没写,也会马上想到厥阴。然后再用思维去理解,睡与不睡是怎么不交接,烦躁是怎么不交接,停跳是怎么不交接……语言文字解释是得出判断后,勉强表达出来的。而实际临床现场的答案自己出来的。

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是因为人类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沟通是很欠缺的。这是人类本身固有的学习困难。理论上,潜意识在不断影响显意识,显意识又在不断塑造潜意识。而实际上,现代人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,有些是有意的,有些是无意的。于是显意识和潜意识就得不停的工作,无暇沟通。

理解了二者的沟通方式,咱们就能知道如何事半功倍的学习了。比如,尽量减少无用信息对自己的干扰,注意劳逸结合。没有大量时间学习,就找本书没事翻一两遍。可以试试“影读”的学习方法。每一页在眼前过一遍就行,不用看清每一个字。这样一两分钟就能翻完一本书。这就是在跟潜意识沟通。听着跟玄学似的,但是确实会有用。有用的表现就是,在未来的某一时刻,会在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,自己也不知道这个想法从哪来的。再到了某个时刻,当你有时间认真看这本书的时候,突然发现你脑子里蹦出来的想法出自这本书。开始有这样的经历时,你会认为自己跟古人不谋而合。但当这种事出现次数多了,就不这么想了。

古代的启蒙教育就读那些难懂的经典,目的不是理解,而是以此构建潜意识。这种“有口无心”的潜意识学习方法非常值得咱们借鉴。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,不如放松下来,不去强行理解。边散步边听课、边做手工边听课、边喝茶边听课……虽然没有固定的时间、地点,一丝不苟的学习,但滴水能穿石。直到有一天,你会发现曾经冥思苦想的问题,都不是问题了。这就是潜意识的力量。这有点像开车,刚开始学的时候,精力高度集中、全身紧张,依然是手忙脚乱。因为此时用的都是显意识。开车十年后,所有意识和动作都被潜意识整合了,自然能驾轻就熟了。

潜意识的作用能影响我们的一生,却又常常被忽视。多数人都在用表层意识的量化表现(成绩和各种数据)来评判学生的现状和未来。于是“快速追求成绩、快速追求结果、快速带来收益”的学习心态就逐渐形成并固化下来。再想深入学习中医这样一门需要长期打磨的学问,就变得极度困难。反而刷抖音、打游戏很容易,仅仅因为这些事能快速带来快乐。大脑已经被训练的适合刷抖音,不适合深入学习了。

观察自己能否深入思考。如果不能,就试着训练一下自己。如果能,就选一门自己喜欢的学问,坚持学十年,必有所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