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6(下)

6、太阳病,发热而渴,不恶寒者,为温病。若发汗已,身灼热者,名风温。风温为病,脉阴阳俱浮,自汗出,身重,多眠睡,鼻息必鼾,语言难出。若被下者,小便不利,直视失溲,若被火者,微发黄色,剧则如惊痫,时瘈疭;若火熏之,一逆尚引日,再逆促命期。

条文六简单讲述了温热邪气,从伤太阳一直往里伤到三阴,最后不治的简单描述。

 “太阳病,发热而渴,不恶寒者,为温病。”这是温热之邪初伤体表卫气,一般俗称风热感冒。初犯体表用一些辛凉透散之法就能治好,比如桑菊饮、银翘散。用经方那就是麻杏石甘汤。桑菊饮和银翘散,这两个方子其实差不多,区别在于用桑菊饮的时候,热伤了肺,伤肺会有咳嗽,这两个方子用混了也能治好,要说有什么区别,比如说有咳嗽,没用桑菊饮,用了银翘散,那可能咳嗽好的慢一点,得接着咳几天,这是伤在太阳卫分。

下一句就是伤到气分了,“若发汗已,身灼热者,名风温。风温为病,脉阴阳俱浮,自汗出,身重,多眠睡,鼻息必鼾,语言难出。”如果用六经定位,这显然是太阳、阳明为热邪、风邪所伤。热在气分,由内而外的鼓动,迫伤津液外出,所以出汗;往外鼓动,脉浮。热邪雍滞,所以身上发沉、发重。“鼻息必鼾”:热邪涌滞了气道。“语言难出”也是这个道理。只不过这会儿还没有神昏的症状。神志不清、神昏,六经定为少阴病。营卫气血学说定位血分病。当然营分病有时候也会出现,以血分病为主。

热在气分,当然是白虎汤,他又出汗,津液进一步损伤,要守固津液,所以加上人参。这里的“人参”不是现在的东北参。伤寒论中的人参已经绝种了,东北参没有滋补津液的作用,而伤寒论的人参有滋补津液的作用。怎么办呢?有人提出用西洋参来替代白虎人参汤中的人参,有一定道理。此处的人参有两个作用,一是把丧失的津液补固住,二是一身壮热,人的阳气,正气的阳不断化为邪气,其实这也是对阳气的一种消耗。人参固气的功用能让这个气不再耗散,当然前提是必须把热扑灭。如果那么热的情况下,再用人参补固气的作用,只能把这个气往里固的更狠,有性命之忧。

以气分热为主的邪气,再用人参往里固敛,极容易把这个气引到血分而动血。这时候可能就会出现血症,比如吐血、尿血、拉血。所以白虎人参汤以清热为主,人参为辅。

条文往下“若被下者,小便不利,直视失溲”下法可能是往下利大便,也可能是利小便。不管是通利了大便还是小便,会把热邪有个向下的热力而引到下焦,进而影响到下焦水道,所以会出现小便不利,下焦的阴分也被伤到了。在下元津液还足的时候,有热人会多尿,通过多排尿把热给排出去。如果热伤津液过重,那排尿就无源,所以会小便不利。热邪还有雍滞之性,热盛而雍滞。雍滞了水道,可能小便会出现阻滞感,所以无论是出现小便过多的失溲、小便不尽、还是水道被阻滞出现小便不畅,都是热邪所致。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汗证。内有热,津液够的时候汗多;津液不够的时候,就没汗。“直视”:眼睛发硬,是因为津液被伤到。津液过不来,过来一股热邪,缺乏润养就发僵、发硬,跟身重一个道理。

“若被火者,微发黄色,剧则如惊痫,时瘈疭”。“若被火者”通指热证还用热法来治,不管用的温、灸还是火针,甚至是用了热药,进一步伤阴,伤津液,这时候伤的就已经不是体表肌肉的津液和津血,而是伤到里,津血已经伤到营分或者血分。伤到营分,血液的运化、濡养、输布功能受损、受伤。伤到血分,血液的生成再造功能受损。条文中用“微发黄色”来表述,面色开始发黄,少了以前的血色,津血被熬干剩下的就是黄色。尿浓了会发黄,汗浓了也会发黄,用这句话告诉咱们热已经动到血分。

条文中没有提到如果温热邪气进一步伤血,伤到血分,面色就有可能化成黑色。面色如此,舌象也如此,严重的热盛闭郁伤及血分,舌头、舌苔也会化成黑色,当然并不是说黑色就是热。寒凝严重也会出现黑色,淤血严重也会出现黑色,所以黑色是代表瘀滞极重的颜色,比黄色等级严重的多。焦黑之色是有可能要命的,如果黑而不焦,情况就好多了。焦指的是干枯、缺乏血色、缺乏津液的质感。所以那些算命的,看人脸上有黑色的话,经常会说三日之内必有大灾。但如果黑色是润泽的颜色,黑又亮,那就属于正常。尤其是整个脸都是黑的,那是皮肤本来的颜色。只要记住一点,病色是黑而无神,没有光泽、没有润泽。另外要特别注意,如果出现黑色的抟聚,就这一块黑,别的地方不黑,就代表邪气在某个部位淤积严重。当然这需要排出皮肤病的因素。

为热邪的这股燥热之气扰动,筋肉不得养,会抽搐、收缩,惊痫、瘈疭,就是抽筋或者抽动。肌肉和筋已经没法正常工作。风性喜动,正气的风推动气血津液运行,帮助排汗、排二便,能够辅佐帮助人体的运化之力,邪气的风那就是好动、好散,这时候病情就复杂了。不但要清热,还要保住阴分,要确定病位,看热邪主要在哪,然后清哪的热。哪的津血被伤的狠了,要保住哪的津血。

条文发展到这块,就已经到危重要命的时候,稍有错治,命就不保,所以说“若火熏之,一逆尚引日,再逆促命期。”从条文的语境描述上看,这是一个恶性的瘟疫传染病。如果没有外感,只有内伤,从太阳一直伤到少阴、厥阴促命期,需要很长的时间。温病学说能够一统中医几百年,就是因为明清时代那几场严重的瘟疫,热入血分,有可能危及生命,尤其那些病是急速的瘟疫邪气。血分按温病学说,就是人体津液制造和血液制造的根本,此时的救治变得非常紧急,辩证也要准确而细致,仅保护真阴是不够的,因为热邪太盛,来不及。清除热邪,一定要准确,清错了病位,还是不保。温病学说的长处就是在这,保住肾水的同时,清透血分的热,还要准确的把热邪最重的病位及时清掉,尤其是心肺之邪,人要生存,心肺的工作不能有片刻停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