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24

第二十四条:太阳病初服桂枝汤,反烦,不解者,先刺风池,风府,却与桂枝汤则愈。

这条和下一条联系着看,下一条说喝桂枝汤出了很多汗,“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”,洪大是热象,开始要化热的那个象,这时候还用桂枝汤。这两条说的是病已经有可能开始往阳明里入了,但是刚开始有这个迹象,热移到阳明。怎么解决呢?提出来一种方法——刺风池、风府,就是泄热。因为入了阳明就会化热,把热泄一下,再用桂枝汤。

下一种情况是服用桂枝汤后汗出多了,汗出过多会伤阳气,也会伤津液,病就好不了,正气被伤就没精力去攻邪气。脉洪大有两解,如果和前后文联系,它更有可能表达的意思是这病有可能往里入,阳明很热。还有种可能性是因为桂枝汤发汗发大了,脉洪大是药把热招起来的。

这两种注家的意思都有一定道理,怎么办呢?还用桂枝汤,用了桂枝汤之后有两种可能性:这人如果津液还够,服用桂枝汤就好了;如果这人津液已经开始不够,脉洪大是一种马上化热的象,再用桂枝汤,再一出汗,变成实热证的阳明病。

发汗、取汗应当是“遍身哲哲微似有汗者益佳”,就是身上出一层薄汗。汗不能太多,不可令如水流漓。汗出多会伤正气,药力没驱邪,只伤正了。举一个例子,我的一个学生,有次感冒:头晕头痛、身上有汗、发烧、鼻涕多、清痰。问我怎么办,回桂枝汤加上一些走窍的药,比如白芷。当时网上没时间叮嘱不能出太多汗。他就捂着被子使劲发汗,汗把被子都湿了,第二天早晨起来还有点难受。书上说这种情况病必不除,细问之下:病情见轻,但是还没好彻底。这就明白了:出了大汗之后,大部分药力伤了正气,有一小部分药力发挥作用使病情见好,可是又没好彻底,药力等于浪费了。

到底发多少汗算合适?有两个简单的判断标准:一是不觉得冷了,代表体表的卫阳恢复;另一个是全身出一层均匀的薄汗,防止汗出过多伤了津液、阳气,病反而好不了。

桂枝汤能治风寒袭表的原理是因为桂枝增强了体表卫阳的力量,而姜枣草,所固摄的津液也由桂枝给带到体表,于是风邪所耗散的津液被补充;寒邪又被桂枝驱散。桂枝辛温善升达阳气,所以当出了一层薄汗的时候就知道一个道理:药力已经走到体表卫气这个区域,如果汗出太过则药力全都被耗散了。

风邪这种耗散的邪气会使体表变虚,所以桂枝汤更多的是把体表的津液和阳气给补足。怎么知道补足:出了一层薄汗;怎么知道太过:大汗出。桂枝汤携带过来的津液和阳气就像是后援部队,一下冲的太过跑到敌人后方,那就全浪费了,等于没把援兵投送到战场,发出去的汗、津液和阳气又收不回来,反而浪费津液和阳气,所以前辈医家说桂枝汤养正力大,驱邪力小;麻黄汤驱邪力大,养正力弱。因为麻黄汤里养正的就一味甘草。而桂枝汤里生姜、大枣、炙甘草还配上白芍,养正、养精的力量就很强,所以汗水流离病反不除。

这里能悟出一个道理:是正气去攻的邪气,不是桂枝汤或者麻黄汤去攻的,药力一定要结合着人体的正气才能去驱邪。扶正也是这个道理,是药力辅佐着人体的正气恢复,所以久虚证用猛药扶正治不好,久虚证就得用缓药扶正,慢慢的养。同理可知,久邪证,邪气盘踞日久,用猛药去攻,也攻不干净。可以阶段性的用猛药攻坚,不可长久用猛药攻邪治久邪证。不但治不好还会不断耗损人的正气。如何判断可以阶段性的用猛药攻坚了?比如治癌症,严重的邪气盘踞日久,正气还虚,肿瘤长在腑上说明没有能力入里,没有能力入五脏,也没有能力入奇桓之腑,这个时候可以以攻法为主,区别是猛攻还是缓攻,反正以攻为主。

如果肿瘤入了奇桓之腑,奇桓之腑有藏的功能,也有腑的通的功能,代表病情更严重一些,比如长在子宫或者脑,这种肿瘤就可能有虚症了,但不是说全都是虚症,试其虚实来辩证是攻还是养正。比如卵巢癌,妇科癌症中算是比较重的,经常伴有虚症,一味的攻邪短期会见效,但是不久后就会发现病人的体力、食欲、精力、腹水不断增加,攻水的药也会越来越乏效,或者攻完后腹水下去,不久又起来,得通过面相、手相和脉相,再问体力、精力和食欲来确定当前虚症是不是很严重。血色欠奉,精力、体力、食欲又不佳,这时候一味攻邪肯定不行。至少要五分攻邪、五分养正,甚至更高的养正比例。渐渐的饮食、精力、体力恢复,当正气恢复到一定程度就会去攻邪。正气一攻邪,邪气的象就会变得比之前更严重,会给人一种误解:随着养正,某些症状越来越重,是不是治坏了?不是!那是正邪相战更加激烈。证据就是面色、手的血色、脉都在恢复,所以可以相信正气在恢复,正气恢复的同时邪气的象越来越明显,比如肿瘤在变大或者腹水在加重,这时候告诉你可以攻邪了,用几付猛药攻一下。到底用几付?因人而异,要不断观察她的面相、手相、舌象和脉象,看虚像是不是越来越明显,如果正气扛得住就一直攻下去,直到面、脉、舌诸象开始出现虚像,强攻之法就要停下来,开始下一个轮回的养正,单纯的养正或者单纯的攻邪都治不好这种病。

咱们从感冒汗出太过病必不除,联系到治肿瘤的道理,他是相通的。区别仅在于一个病很重、难治;一个病好治,但是道理是相通的。

看二十四条的施针,刺风池、风府。前文是喝了桂枝汤病没好,还出现了烦证。联系后面两个条文:二十五、二十六,还有可能出现脉洪大,这是风邪要入里化热郁结的倾向。风池和风府都有解郁透散的作用。风府穴在脑后督脉,内通少阳、外达太阳,刺深了能死人,所以要浅刺。风府穴的功效能把气机从少阳一直拖到太阳,疏散开导,正好用来解除入里化郁、化热的倾象,给透散出去。两侧的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,本身就是少阳经,少阳的穴位多能解郁。

经络的作用和药的作用很不同。经络穴位是人体自身,药是借助外力,药的性质往往偏向一个方向,一般不具备双向调节。比如热药,它就是热的,不会又是热又是寒,能够解郁的药就是解郁,一定不具备收敛性,不可能同一味药既能解郁又能收敛。至于吃到人体之后出现了相反的功效,那是人体自身正气恢复运化之后出现的结果。比如附子,有虚热证的人吃了附子之后,虚热被归敛回来,那是因为寒气被驱除,阳气能够归位,并不是附子本身把阳气收回来,所以药书上说附子能够回阳,这个回阳并不是附子能把阳气收回来,而是附子去掉了造成阳气不能归位的寒使阳气得以归位,如果是热气造成的浮阳外越,吃附子能要命。

所以药物的药性往往是偏一性,而人体的经络多数具备多双向调节的作用。比如风池、风府,郁结的时候可以刺风池风府开散郁结、通达表里,表现为解郁透散的作用。反之一个人如果风气太多,疏泄过度,也可以通过风池风府配其他的穴位以及补泻手法来达到治疗目的。经络穴位是自身之药正是此理。

伤寒论上提到经络疗法,如针灸、火疗有三十八处,约占十分之一的内容,足以说明祖师爷对经络疗法的重视。从风池风府的功效可以得知治太阳中风的另外一种思路就是透散。这种透散法治太阳风寒跟桂枝汤法显然很不一样。

桂枝汤法治太阳风寒的原理之前讲过,为什么疏风透散也能治太阳风寒呢?还有这种方法如果用方剂该如何组方呢?先明白道理,再根据这个道理形成治法,最后组成方剂。

先说道理,当风寒之气伤及体表太阳卫气的时候,我们可以用热来驱寒,也可以用散来驱寒,把寒的这股邪气给散掉。之所以能这么治是因为老本不亏,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有足够的后援力,所以可以以消耗津液和阳气的方式把这股表邪给散掉,所以温病学说治太阳风寒的方法就跟桂枝汤法很不一样。温病学有辛温透散解表的方法,用的都是一些发散性、辛温的温药,比如苏叶、羌活、独活,再配上前胡,有咳嗽的加杏仁。如果寒邪闭表很严重,就加重苏叶这种发散药的用量,可以再配上麻黄桂枝。如果是桂枝汤证,那麻黄桂枝就不用放了。

再念一遍这个方子,此方出自赵绍琴《临证400法》,苏叶、前胡、羌活、独活,有咳嗽的加杏仁。寒邪闭表严重的加苏叶和桂枝、麻黄。思考一下这个方子会发现没有桂枝汤法的养津液的药,并没把津液养起来再带到卫气这个层面。而是直接用疏散、透散的方法把风寒之邪散出去。

这种发散法,如果内有郁热的倾向也可以非常对症,直接散掉了;如果有寒邪的闭郁,照样用散法。但凡是邪气产生的闭郁,都可以用不同的散法加以对治。散法所用的那些药多是有疏泄力的,就是那些所谓的风药。气助血行,助血行和推动津液的气,实则就是正气的风。那么当使用这些风药的时候,实际上也起到了把这些津液推动到体表的功效。由此做深一步的思考,如果中焦津液匮乏的话,再用风药推动,结果如何?化燥化热,用伤寒学说来判断,这种情况就容易化为阳明病,就是二十四、二十五还有二十六条,由桂枝汤症转化为白虎汤证的一个过程,接下来两条咱们会逐一提到。

温病学说怎么处理这个问题?会在药中加入养津润燥的方法,用白话说就是增加津液防止干燥。如果用伤寒学说来解决当前二十四、二十五条的问题,太阳中风桂枝汤症,有入里化郁、化热的倾向,可以在桂枝汤中加上柴胡、枳实或者柴胡、天花粉。加柴胡、枳实的道理在于通过通透少阳来解阳明之郁。在阳明热还不是很强盛的时候,可以疏解少阳以解阳明之郁,柴胡的功效提升、解郁、清热,当然这个热是郁热,不是阳明实热。之前提过天花粉具有开散性、滋润津液、去热的性质,用到这里正合适。包括下一条仍然是桂枝汤证但是出现了脉洪大这种热象。就用桂枝汤法合上解郁透散的方法。

葛根和栝蒌根(即天花粉)都有把津液补充回去的功效,但是区别在于葛根只能把津液调过来,而栝蒌根有开结散热的作用。栝蒌根多了开结的作用,而且栝蒌根这种开结的效力不仅能体现为解热分的结,量用大了还能治湿或者痰上的结。只不过相对于栝蒌实(即全瓜蒌)而言,栝蒌根化痰祛湿的力量就弱了。栝蒌实、栝蒌根祛痰湿的作用机理在于它的开散性,属于开散化湿的方法。以后在条文的展开中会逐渐提及各种除湿的方法,比如温燥除湿、风能胜湿、润阴养津以除湿、利水除湿、芳香化湿、透热转气除湿的方法。会发现湿气是很难对付的。这一条并没有湿症,所以咱们不再多讲湿,以后再细讲,之所以提一下湿,是因为治湿也常用开散解郁透散的方法。

这种透散解郁的方法,不但能解气分的郁,也能治湿、热、寒。这是温病学派对医学的最伟大贡献,也正可以弥补学伤寒起家的这方面的不足。温病学说有极其丰富的治疗各类郁结之证的方法,不管是气机的郁结、痰湿郁结或者气机和血分的郁结、气和寒郁结一起形成的寒郁、或者热郁、或者气分和水分病郁结。气机郁结和水饮病相结成病,在伤寒体系里称之为风水,叫法不一样,因为叫法不一样,所以难为初学,一节之内无法展开,点到为止,做一个思考的引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