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33 葛根加半夏汤

三三、太阳与阳明合病,不下利,但呕者,葛根加半夏汤主之。

葛根加半夏汤方

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(去节) 甘草二两(炙)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(去皮) 生姜二两(切)半夏半升(洗) 大枣十二枚(擘)

上八味,以水一斗,先煮葛根、麻黄,减二升,去白沫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覆取微似汗。

条文中强调“不下利,但呕者,”那这个呕症就会表现强烈,因为停留的水湿之邪只能从呕吐外排的话,症状必定很强。如果又下利又呕吐,症状可能不那么强烈。

半夏不但能止呕,止水湿下利效果也不错,因为半夏有极强的燥性。之前提到过治湿的各种方法之一,以燥来治湿。白术也性燥,但是白术跟半夏的区别在于白术在燥湿的同时能凝聚中气,所以有健脾的功效。半夏就是攻邪,邪退掉正气慢慢恢复,正邪之间的关系便是此消彼长。除了以燥治湿,还能以风胜湿,利水化湿、芳香祛湿,在手段上是汗、吐、下。湿兼虚证,需要边扶正边化湿,阳虚则扶阳,阴虚则养阴。湿气如油入面,缠绵难愈,所以治湿的方法也千变万化。

三三条的水湿停留,只是湿气刚开始形成的阶段,不下利湿气就会上犯,上犯胃则呕,上犯心肺容易头晕,所以又呕又头晕。那么就要跟柴胡汤证相鉴别,因为柴胡证的主要症状是边呕边头晕。如果临床中把葛根汤加半夏错当成小柴胡汤证,服小柴胡汤后,病情是否会好转?多半也会好转,但是如果患者有非常明显的寒邪闭表,津液亏虚,那么小柴胡汤就不行了。说这些的意思是有时候开错了方子,依然会有效,背后的道理何在?这是关键,这也是不同门派在治同一病的时候,有不同的诊断、治法,却都有效。因为治一个病有不同的切入角度,这点是中医跟西医的极大不同。六经方证学说有这么一句话:错证不错经,依然会有效。按照咱们的话说就是只要抓住了最短板,最短板包括邪气最盛的地方和正气最虚的地方,只要抓住这两块,开方就一定有效。

明白这些道理,不妨引申一下葛根汤的法理运用。比如条文三一,葛根汤无汗恶风,而没说恶寒。在伤寒论中恶风跟恶寒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。葛根汤证的三一条显然在说寒邪闭表,为什么不说恶寒,仅是恶风?其原因在于阴阳失衡所表现出的症状规律。不管是因为邪气过剩还是正气不足,造成阴阳失衡,阳偏盛就容易怕热,阳不足就容易怕冷。换个角度说,阴不足阳就会显得偏盛,于是容易燥热;阴过盛显得阳不足就容易怕冷,这是常态,指的是还没吃药的时候,如果服药还要考虑到药性加进去之后的变化。正气阳发动去攻寒邪,人会发烧。麻黄汤证、桂枝汤证、葛根汤证都会出现发热,这个热是正气发动攻寒而产生的热。同理可知,正气的阴去攻阳邪的时候,也可能会出现怕冷。而邪气处于潜伏状态,或者正气没有足够的能力攻邪,那么症状反而不显,这就是所谓伏邪的概念。邪气之所以会隐藏,是因为正气没有足够的能力。先从道理上明白,然后渐渐学着从四诊的方式去把握,哪些症状是正气攻邪发出来的;哪些症状是邪气太盛而表现出来的,这个问题解决了,正邪就不会辨错。只要正邪不辨错,扶的是正气攻的是邪气,症状一定改善。改善到何种程度取决于多个因素,比如患者的生活环境、工作环境、心情、吃药的配合程度、是否遵医嘱。比如明明脾胃已经虚了,还喜欢喝咖啡,就治不好他的脾胃病。明明湿气很明显,还喜欢喝牛奶,饮食甘肥厚腻,那也治不好他的湿症。明明已经肾源不固,还不节制房事,那也治不好他的肾虚。常年忧思,肯定治不好他的心肺肝,以及肝脾失和。

条文中仅说恶风,不说畏寒,这是因为津液受损,津液为阴,阴受损则显得阳偏盛,阳偏盛应该怕热,可是偏偏又受了外感寒邪伤了阳气,所以应该恶寒怕冷,两者相叠加,并不是那么怕冷,只是恶风而已。如果体表没受寒邪所伤,只是太阳津液受损,那么会出现阳气偏盛的怕热、过热。太阳温病是太阳有热伤及津液,此处葛根汤的恶风是一种病态的阴阳两伤,反倒显得阴阳失衡不是那么严重,于是没有强烈的恶寒。如果津液没受损,此时表现为明确的怕冷、恶寒,那就是麻黄汤证。这种临床规律现象,在治疗久虚、久损证上经常会遇见,只要是久虚、久损一定会阴阳两伤。无非是当前阴伤的更严重,还是阳伤的更严重。还有哪股邪气是当前的罪魁祸首。

关节炎案例

女,24岁。证属湿热闭郁,闭郁在体表,于是关节肿痛。闭郁了中气,于是患者饮食不佳,没有胃口,也不爱喝水。除了一派湿热之象,还参杂着一些寒证的症象,比如一吃凉的就容易痛经;平时腹部温度偏低。虽然不爱喝水,但是经常口干;容易心烦急躁;手脚的温度特别高,怕热,睡觉喜欢踢被子。这些症状很杂乱,有热症有寒症。辩证就像破案,要抓住线索,理清因果关系,症、脉、色就是破案的线索。同时出现多个线索,每条线索都要分析到能够彼此融为一体,这就是所谓的整体观。

分析下这个案例,脉:沉、滑、软,力度尚可。但是脾脉明显比应该有的力度弱很多,这是脾虚的脉象证据,再结合不爱吃饭,基本可以断定脾虚。再加上她吃点凉的容易痛经、拉肚子,脾虚无疑。但是这里分析起来,容易让人误导是脾寒证。实则不是脾寒证,是寒象而不是寒证。如果是寒证要用热药:干姜、附子、桂枝、吴茱萸等。对于此证,显然不能用热药,因为用了热药关节湿热症就会加重。所以线索追加到这里,感觉追不下去了,就要看其他线索。

脉滑是一种湿象。不爱喝水,或寒证或湿证。吃凉的拉肚子,不是凉的偶尔会大便粘稠,这也是湿象的症性,所以脉滑加偶尔大便粘稠,加不可少饮,这个线索确定是有湿证。

手脚发热,号脉的时候发现手腕都发热,平时也怕热,特别想吃凉的,可是吃了又痛经、拉肚子。手象和舌象有明显的红热之象,这是热症的证据。于是热症、湿证貌似还有点寒证。

这就是整理出的线索,把线索归纳进一步辩证分析,可以得到结论;气分有热,否则也不会手脚怕热,想吃凉的。并且热跟湿相结,凝滞于体表关节之处,所以关节肿痛。湿热之气相结又闭郁气机,所以精神不足,不爱活动。整体的脉是滑象,脉象告诉咱们,是以湿证为主要病机。脉象同时告诉咱们脾是虚的,这个短板要补上。邪气方面是湿热相结,这个短板要攻掉,一定会改善。最终一定要分析为什么吃了凉的会痛经、拉肚子,明明是湿热之证,反而现出寒象?是因为中气虚了之后,又被湿热闭结,使得阳气与脾胃通行宣发不利,阳气通行不足于是显得寒象,而不是寒证。因为虚所以扛不住冷饮,脾胃虚是因为湿热闭结,使气机运行不畅,并不是真的脾胃虚。在正邪的辩证关系上,是因为邪气闭郁了正气,显得正气不足,而不是正气本身特别虚。这点从肌肉丰盈程度、面部气色也可以加以佐证。

线索整理出来后,治法也就出来了:要治体表的湿热闭结来处理关节肿痛;要处理湿热闭郁中气,使中气升降不利,所以要运转中气,来治脾虚之象,这个虚是假虚,不能使用附子、吴茱萸、干姜之类的热药治脾的虚寒象。所以方子拟定为葛根汤把桂枝去掉。因为体表是湿热闭结,桂枝是热性,所以换成桑枝和桑叶。桑叶性凉,能够开表。桑枝也能走血脉,性偏凉,有一定的通行宣散的作用,也有提升的作用,跟桂枝的区别就是桂枝偏热,桑枝偏凉,其他的跟桂枝的作用相似。比如桂枝能够入血分,提升血脉,桑枝也能做到。葛根汤里加了桑枝、桑叶之外,再加连翘和黄芩。黄芩能解气分热,有较弱的散热作用,散性较弱,所以加上连翘,连翘善走表。连翘配桑叶、黄芩来治气分在体表太阳卫气层面的热结,把热给散出去。治湿用薏米,这里用苍术也可以,但是薏米更合适。

那如何升降通行中气呢?防风和荆芥各5克,砂仁5克。砂仁芳香化湿行脾,再配防风、荆芥提升阳气。防风荆芥属于升发之药。砂仁属收敛降逆的药,有升有降,中气得以运转。砂仁芳香行脾、防风荆芥风能胜湿、薏米甘淡利湿,所以利湿之法用了风胜湿和甘淡胜湿。再以去掉了桂枝的葛根汤,换成桑叶、桑枝进一步开散体表。

这个关节肿痛,医院说是风湿,咱们说是湿热结于关节,只要把热或湿去掉一个,不结在一块,症状就会大幅改善。同时给她推荐了一个辛凉开散活血的外治膏药。遇寒就痛经的妇科症状,此方虽然不直接治妇科,但是已经可以治痛经了,因为把体表湿热闭结打开之后,气机表里沟通一旦通畅,中气脾胃也得以升降正常,那么假寒之象,也可以消除,妇科的痛经症状就可以消除,不需要使用活血药。虽然痛经时例假有血块,但这个血块是闭结造成的,把闭结打开了,自然不会再形成瘀血,不治瘀血,瘀血自然得化。因为手象、面象、舌象和脉象都没有足够的瘀血证据,所以瘀血并不是祸端主谋,而是湿热闭结之后,影响了体表关节(太阳),又影响了中气运转升降,显得中气阳气通行不足,进而造成了妇科病。妇科虽有寒象,却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寒证。于是患者表、中、里、关节病、脾胃病、妇科病,三者整体的因果相关性就联系起来了。

最后再说下药的用量:

葛根20克(10克到20克都可以)、桑叶8克、桑枝10克、白芍10克(量不大)、生姜20克(量适中,现在的生姜都是菜姜,所以20克的量不算大)、麻黄6克、防风5克、荆芥5克(麻黄配上防风、荆芥可以开表)、砂仁5克、薏米30克(薏米药效和缓,攻邪量必须大)

之所以葛根用量大,是因为葛根把津液带到体表的时候,自然能够平衡体表的热,而且葛根量稍微大一些,宣通提升的力量更强一些。葛根把津液带到体表,自然能润养关节,有了津液的润养,在除湿的时候,湿才能被洗清,老是干燥状态,排湿也不容易。体表被湿热闭结肯定耗损津液,桑枝、桑叶、连翘、麻黄这些走表的药,可以把薏米祛湿的力量带到体表。同时把连翘和黄芩去热的力量也带到体表,把体表的热结给散掉。热结和湿结散掉、津液补充了,症状一定改善。

初诊开了六副,服用之后关节肿痛大幅改善,但是胃口还没怎么恢复。二诊放了很多健脾的药物,此处的健脾关键是让脾得以运化开,而不是一味的补固。这个病忌用补药,用了人参肯定加重,黄芪都不行。所以二诊健脾,麦芽、山楂消导,薏米芡实化湿,边消导边健脾。加了白扁豆,而不是选择人参、党参、太子参这种补类的药物。补类药物不利于湿热闭结的治疗。

通过这一个案例,可以体会到用葛根汤治疗妇科的原理,举一反三就可以理解治疗男科的原理。同时咱们也能体会到如何用葛根汤的变方来治疗体表湿热闭结、伤及津液。体表津液亏,湿热实,可归类于体表虚治之症,虚是津液虚,滞是湿热瘀滞。这个患者有明确的平时出汗少的症状,因为体表津液都被湿热耗的差不多了,但是我观察她并没有出现皮肤干燥,所以一定是个轻症。逻辑很简单,湿热都闭结的关节肿痛、体表津液亏,但是皮肤还没有干燥,说明人体在供应津液功能上还挺好,所以是个轻症。因为怕热,不是怕冷、怕风,所以把桂枝去掉换成桑枝、桑叶。严格的说已经不是葛根汤,但确是葛根汤法,领悟了葛根汤法之后,就可以灵活化裁。于是引出咱们学习伤寒论的重要方法:一定要领悟其法。

这节咱们以一个案例,演示了葛根汤法的变化运用,涉及了表证、脾胃病、妇科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