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40~41 黄汗(九)

接着讲黄汗。黄汗一证的病机是体表排毒能力差,浊物停留的原因。浊物停留的原因则是在体表的阳气虚,同时津液也虚,津液和阳气都不足,所以汗浊之物排不出去。从病位上来论,除了体表太阳层面津液和阳气虚了,太阴层面也有点虚,于是黄汗的病机可以总结为太阴、太阳津液和阳气虚弱,以太阳津气虚为主,从而使得汗液不能通畅的排出体外,停留为汗浊,这种汗浊也归类为水湿之邪。

因为阳气不足,所以黄汗证可以表现为阳虚的各种证象,因为津液不足,所以有可能兼见燥热之象,津亏了容易燥热。如果你照这个思路去思考,那么黄汗的这几个方子就不是只治黄汗了。比如可以治各种皮肤病、体臭、汗臭、狐臭、脚臭、多汗症、少汗证、体表浮肿、水肿、流口水,皮肤肌肉或痒或痛。因为这些病机的背后,都可以是因为垃圾浊物堵在皮毛肌肉之间发不出去,所以表现为各种皮肤肌肉关节上的毛病,这些痰湿越来越凝结、干燥,驻留在体表肌肉之间,可能会形成各种结节、皮肤变色、肌肤甲错,如果驻留在关节上,就得关节病,像关节炎之类的,这是一个病程的演化。

条文中提到了黄汗病的一个诱发原因,身上正出汗的时候跳到水里面,或者让凉水给激住了。现在社会还有其他的原因,比如正在出汗突然进了空调房,将要发出的汗一下憋住发不出来,其实这种原因才是现在更常见的。这当然说的都是外因。如果没有内因,只是外因,人的元气充足是能抗住的,不会发病。一定是内在有问题了才会感召外邪,内外勾结而发病。当然再强的元气,也架不住反复受到外邪侵伤。

条文中给出了两张治黄汗的方子,一张是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,另外一个是桂枝加黄芪汤。虽然只给出了两张方子,但是明白黄汗的机理后,治黄汗就不止只能选用这两张方子。比如水气篇提到的防己黄芪汤、防己茯苓汤也是治疗黄汗的常用方。

看一下黄汗在条文中的症状描述。“黄汗之为病,身体肿,一作重,发热汗出而渴,状如风水,汗沾衣,色正黄如柏汁,脉自沉,何从得之?师曰:以汗出入水中浴,水从汗孔入得之,宜芪芍桂酒汤主之。”

身体肿:水肿

一作重:四肢沉重,水湿之气凝留身体,经常也会身体发沉重,这是湿证常见症状。

发热汗出而渴。为什么渴?因为津液亏,并且亏到太阴,如果仅是伤到太阳层面的津液、伤到皮肤津液,那就不容易口渴。伤到太阴,脾家、肺家、胃家就容易作渴症。

为什么多汗?因为汗浊停留,身体自然要把他排出去,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彻底排干净,所以老出汗。

为什么发热?从正气的角度来说,正气发动要把浊物排出去,会有热感。从津亏的角度说,本来已经津液不足了,津亏就容易产生燥热,正气再发动起来就热上加热。当然这个发热不一定是体温升高,就是患者自己觉得燥热,有热感。一边觉得发热,一边多汗口渴。所以条文说“状如风水”,就像是水热遇风,互结的那种风水状。

条文还说会出粘汗,而且这个粘汗黄的像黄柏汁那样。

脉是沉的,说明不是一个纯粹的表证。

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

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

上三味,以苦酒一升,水七升,相和,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,当心烦,服至六七日乃解;若心烦不止者,以苦酒阻故也。

黄汗条文:“黄汗之病,两胫自冷;假令发热,此属历节。食已汗出,又身常暮盗汗出者,此劳气也。若汗出已反热者,久久其身必甲错。若发热不止者,必生恶疮。若身重,汗出已辄轻者,久久身必,瞤即胸中痛,又从腰以上必汗出,下无汗,腰髋弛痛,如有物在皮中状,剧者不能食,身疼重,烦躁,小便不利,此为黄汗,桂枝加黄芪汤主之。”

桂枝加黄芪汤

桂枝 芍药各三两  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

上六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。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,温服取微汗;若不汗,更服。

黄汗有两胫自冷,腿发凉的症状。这点要跟历节相区别。历节就是水湿之气和热相困于体表关节、骨头、肌肉这个层面,常发在关节上,所以称之为历节。

条文还把黄汗和劳病、劳气做了个对比。劳气的症状规律是吃完饭出汗,或者晚上躺着出汗。

条文还把黄汗病情进一步恶化加剧做了讲解。因为黄汗病机除了阳气不足,还有津亏,正气发动起来要把汗浊给排出去,可是因为津液不够,阳气也不够,不能痛快的把邪气给推出去,可是这个热已经发出来了,发出的热不能把汗浊给排出去,反倒进一步灼伤津液。同时也把这些汗浊越炼越干燥、越炼越粘稠,于是造成肌肤甲错,皮肤干的能掉渣、龟文、皲裂。所以,不但瘀血能造成肌肤甲错,粘稠的痰湿之邪,也能造成肌肤甲错。

如果进一步恶化加重,这个热瘀在那块散不去,不断的灼伤津液乃至于灼伤血肉,就有可能发为恶疮。

条文中还提到一种情况,汗出排毒。这些汗浊排出一些,所以出完汗之后,觉得身上轻快一点,有所减轻。但是毕竟后劲不足,又排不干净,慢慢积累起来的邪会表现出一个症状,就是肌肉抖动。条文原话是“久久身必”。瞤就是抖动的意思。肌肉抖动,风证和湿证都可见,其背后的道理类似。风主动,风气乱动造成的肌肉抖动这好理解,黏着的痰湿停留如何造成肌肉抖动?是因为郁,郁住了机体必然要发动去通,又通不动,在肌肉处相激荡就会抖动。

腰以上出汗,下半身无汗,所谓半身汗,这都是因为阻滞,常见的是湿气阻滞。正常的汗应该是全身均匀出汗。

还提到了各种疼痛的症状,“腰髋弛痛”,腰髋部疼痛。身疼重,身体感觉又疼又发沉。

有的人还能感觉皮下有什么东西令人疼痛,这些东西有可能还会动,就像有虫蚁在咬动。我有个朋友曾经给我提过,他们家有一个亲戚得过这种毛病。他老觉得自己皮下有虫子在钻他的肉,整天疑神疑鬼,因此变得精神状态有点不正常。他就认为是虫子,甚至自残似的用刀把肉割开看里面的虫子,结果真让他发现里面有一丝状的东西,长得特别像虫子。医院取了活体标本检查,发现不是虫子,甚至根本不是活的。后来他因为这个病,自己把自己折磨死了。学了黄汗这一段,这是个什么病就很清楚了。

黄汗容易烦躁,因为热郁出来了,体表那些浊物又排不干净,老是闷在那就烦躁,好比一个屋子门窗都不开,自然屋里就憋闷。人体的气机表里是要沟通的,现在表被闷住了,表里不沟通,在里也会憋闷不畅。

还有可能出现小便不利,当黄汗证出现小便不利的时候,水湿之邪已经不单单是在体表阻滞,已经阻滞了水道。

咱们在临床治疗此证的时候,不要局限的把黄汗仅仅理解为是出颜色特别黄的汗,还有像其他比如汗味味大、体臭,或者汗又粘又油的都可以归类为黄汗来治疗。因为在病机上,黄汗一证有太阴的问题,所以他的症状可能很复杂。简便的套用思路就是问汗,是否味大、油腻、体臭,这是第一类要抓住的症状环节。

第二类环节是因为有阳气不足,所以一定能够见到阳虚的症象,怕不怕冷,是否抗不住寒,有没有四肢不温。四肢不温属太阴,四肢寒凉属少阴。手脚四肢凉又称四逆,不但是阳气衰弱或者寒邪可以造成四逆,当有痰湿瘀血阻滞血脉、气脉,使得阳气不达,也会出现或手或脚的寒凉。尤其是夏天还手脚凉,要多往阻滞上考虑。或是已经用了四逆汤、附子理中汤、通脉四逆汤等方剂之后,仍然手脚寒凉,那就肯定是阻滞造成的。还有就是肠胃消化这一块,有没有经常便粘、便溏之类的,甚至下利,因为已经影响到太阴脾。

第三个环节是也能见到津液不足的症象。津液不足最直接表现为容易干燥,比如口干、口渴,皮肤干燥。黄汗证有可能出现热象,但是热证的证据不明确。

抓住这几个环节,就果断的使用黄汗的治疗方法。治疗黄汗的方法就是把太阴的津液和阳气帮扶一下,把太阳的津液和阳气同时也帮扶一下,加强太阴和太阳的气和津液的流通力。

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

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

上三味,以苦酒一升,水七升,相和,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,当心烦,服至六七日乃解;若心烦不止者,以苦酒阻故也。

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,这个方子临床中用到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。苦酒就是米醋。芍药和桂枝各三两。黄芪五两,量最大。苦酒一升约200克。

“水七升,相和,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,当心烦,服至六七日乃解。”注意,得服六、七天后才能渐渐解开,为什么?病机刚才说了,即有虚症,又有汗浊水湿的停留,这些邪气都快不了。从本质上讲,黄汗已经是一个即有虚症又有实证的虚实夹杂之证,但凡虚实夹杂之证,都不可能快速治好。

方后还提到,吃完这个药反而会招起患者心烦。“温服一升,当心烦,服至六七日乃解;”还提到“若心烦不止者,以苦酒阻故也”,就是汗出不痛快。黄汗证的特点就是如果能痛快的出汗,烦立刻就止。可是津液又亏,不能用发汗法,纯碎的发汗法会伤津液。

条文中没有提到若烦证严重,该怎么处理一下,但是有方法。这个烦是因为黄汗的病机,使得郁的那些热透散不出去。又不能使用发散、透散、发汗法来除烦,所以只要想办法把体表肌肉间,郁住的热给散掉,这个烦就会解。条文讲到这,有的同学应该想到用什么方法了,就用天花粉。因为既不能用发汗、发津液的方法,也不能用寒凉药把热给清掉,所以可选的方法就只剩下把津液调过来的同时把结的热给散掉。天花粉即有把津液调过来补充的作用,又能把热结、水湿之结给散掉,所以此处除烦用天花粉。葛根不太合适,因为葛根只能把津液调过来,不能把热结散掉,也散不掉水湿之结。

治疗黄汗,祖师爷还给了一个方子,桂枝加黄芪汤。

桂枝加黄芪汤

桂枝 芍药各三两  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

上六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。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,温服取微汗;若不汗,更服。

黄芪二两,桂枝、芍药各三两。当黄芪的量用到五两的时候,不但能够益气补气,还有攻水湿之邪的功效,而黄芪用到二两的时候,主要作用是益气。

拆解一下这两个方子的组成就不难理解两方的区别。

桂枝汤加黄芪的方子,显然以养正为主,即能养太阴,也能养太阳。同时桂枝芍药的组合是加强营卫运行的常用方根,前辈医家称之为调和营卫,是桂枝和芍药的配伍之效。甘草、大枣补固津液,姜枣草的组合,所以此方就是通过增养太阴和太阳的津液和阳气,再兼而调和营卫,以养正的方式治疗黄汗。

但是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则不同,拆解方组,也用了桂枝和芍药各三两的组合,所以也调和营卫。黄芪五两,不但能够益气补气,还能去除水湿。桂枝和黄芪的组合,一边增加气,一边增加热量,把营卫之气中阳热的力量增强。同时用芍药配米醋,芍药本身就是养阴的;米醋是用米酿出来的,米味甘,醋味酸,酸甘养阴,芍药和米醋两股力量结合指下,即能养津液,又能酸收。用桂枝和黄芪增加发的力量,用芍药和米醋增加收的力量,津气的发和收的力量同时增强加倍,于是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。

看明白这一点,就知道治疗黄汗不能用单纯的把邪气往外发散的方法,为什么?背后有虚证。停留在皮下肌肉间的这些汗浊,升发力可以把他通过汗液排出来,酸收力则是可以通过大小便排出来,所以服药之后极有可能出现小便颜色变黄、变深、变暗,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知道快好了。

对比这两个方子,一个是增强了营卫的运行力量,另外一张方子则是巩固了太阳和太阴的阳气和津液。道理层面祖师爷给讲清楚了,在应用层面就可以灵活用,可以把这两个方子合一起用。因为黄汗的病机,即有营卫运行力量弱的问题,也有太阳、太阴津气两虚的问题,这两个病机、病因都是同时存在的。何时用增强营卫的方式;何时用增益太阴、太阳的方式,如果不好判断,最省事的方式是这两个方子合方用。所以说理上弄明白了,在实际应用上可以采用更省事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