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四、太阳病,外证未解,不可下也,下之为逆。欲解外者,宜桂枝汤。
从四四条到六零条,都是以麻黄汤和桂枝汤为例,来讲解汗法,误汗、误下,其中没有新的方剂。虽然没有提到其他的方剂,然而通过这个原则,我们也可以理解,各种汗法、下法误用所造成的病变。
条文“四四、太阳病,外证未解,不可下也,下之为逆。欲解外者,宜桂枝汤。”当然外证不一定都是桂枝汤证,只不过条文以桂枝汤证举例。阐述了这么个一般规律,如果外证未解而强行用了攻下、收敛等方法,就有可能将外邪引入里,让病情趋于复杂。前两节提到过当前的大夫基本不会犯这个错误,但是仍然有可能出现意外,比如开了治里的药,但没曾想到患者突然感冒,然后再吃入里的药,就有可能出现病变。
所以,做为一个常识,我们应该知道,如果感冒了,那么之前开的药暂时停下,先治感冒,或者咨询一下自己的医师。因为有的时候现出的感冒症状是里病出表,不一定是纯碎的外感。当医生发现患者有里病出表的症象的时候,可能会用一些辅助病邪出表的方法,更加顺利的驱邪外出。这个时候,那些表证在吃完药之后反而会加强,原因是正邪相战了。所以问一下自己的医师,小心无大错。
是不是有了表证就绝对不能治里?也不绝对,任何规矩和原则都有例外的时候,比如这么一种情况,病人里证很重,是那种能要命的,还有表证,这时候当然以保住命为前提,哪怕病情变得更复杂了,也得保住命。不管有多少老毛病和新毛病,这时候都以保命为先。
举两个例子,比如我处理过一个腹胀如鼓一周,吃不进去、喝不下去,大便也排不出来。患者已经奄奄一息,基本就靠输液活着,还感冒了。这个患者有卵巢癌,严重了会伴随着腹水,体质下降会频繁感冒。不大便是因为水根本不往肠子里走,停留在腹部形成腹水,这时候用通大便的药是不管用的,比如大承气汤之类,肯定是攻不下大便的。光用利水药,利小便的方法,但是肠道不同,腑气不通,腹胀还是消不下去。
用的便是己椒苈黄汤加上健脾燥湿利水的方法。茯苓、白术、党参、黄芪30克以上;泽泻、大腹皮利水,再合上己椒苈黄汤。己椒苈黄汤治肠间有水气,说白了就是水不往肠子里走,积在肠间,就是腹水。用了两剂,排出的粪便稀水状发暗,还有羊屎球状的干硬粪,硬的和稀的一块下。两剂之后腹水、腹胀消下来了,再治感冒。感冒的症状发热、恶寒、无汗,肯定不能用麻黄汤,用的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上苏叶和香薷来解表,再加上人参。单纯的感冒是不用人参的,但是她这个感冒是有严重的里虚,就要用人参。单独纯粹的三阳感冒用人参会坏事,所以咱们小柴胡汤里都用党参代替人参。
《伤寒论》上所说的人参跟现在的人参并非同一种。很明显《伤寒论》中的人参即有健脾的作用,同时有补气和补津液的作用,换句话说能健运脾胃。而当前的人参都是东北参,其性偏补、收敛。外感病用了这种收敛药、内补药,就将外邪也收敛住了,就像外感病,用了下法,会将外邪引入里。但是此证脾气大虚,患者的这个反复感冒是因为严重体虚造成的,所以反倒用人参,就是这个道理。
再举个例子,曾经处理过一个久虚之人,突然得痔疮大量出血,不是一般的出血量,连放屁都会喷出一股血,这说明她的肠壁破溃,流出了很多血。这个患者久虚,久虚必生痰湿、瘀血,确实有明显的痰湿瘀血证,这时候还伴随一系列的表证,怕冷、恶寒、恶风、皮肤干燥无汗。因为出血量会要命的,本来就很虚了,再这么狂失血下去情况会很糟,所以先治出血症,用的是黄土汤加人参。十年的人参两根。因为阳气不足,有瘀血痰湿郁滞,用地黄容易造成以后更加郁滞,所以当时选的地黄炭。出血的原因是气血两虚,虚证出血,血液离经。气太虚了,固摄不住血,所以离经出血。
从藏腑的角度说,就是脾太虚,脾气统不住血,于是出血症。而黄土汤就是一张同时补脾阴和脾阳的方子,地黄、阿胶滋阴;附子、白术、人参扶脾阳,燥热气三个层面同时扶阳,甘草调中固津液;黄芩清虚热。为什么要清虚热,因为血虚之后,容易形成虚热,失血也容易形成虚热,这个热刚起来是气分的热,所以用黄芩。如果时间久了,那么以黄土汤证的体质,这种热就会进入营分、血分,到那时候仅用黄芩就清不掉了,就要用清血分热的药。
黄土汤出自《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》,以六经来论,此方针对太阴、少阴气血两虚证,病位以太阴为主。以藏腑学说论,则是脾肾气血两虚证,病位主要在脾。《金匮要略》条文用此方治便血。“下血,先便后血,此远血也,黄土汤主之。”
黄土汤方
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(炮)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心黄土半斤
但咱们应该知道这个方子不但是治便血,因为便血的机理是脾肾两虚,气摄不住血,属虚证便血或者说虚证的出血证。了解这个病机之后,那就不仅仅能治便血,只要现出太阴、少阴气血两虚或者说脾肾气血两虚,都可以用这个方对治。其中灶心土现在没地方弄了,即便在农村也不用柴来做饭了,也没人用土灶。如果灶里烧了点煤、塑料袋,那这灶心土入药就很头疼,所以一般用代赭石或者赤石脂凑合一下。赤石脂是有一定止血功效的。
回到这个案例,案例中便血,但是有外证、表证,皮肤干燥、无汗少汗、怕冷怕风。看似是表证,实际上是因为在里太虚了,在里气血都不够,如何把气血运到体表呢?所以体表就现出一种虚象。从根本上治,要把里养足,使得有足够的余力管到表,仅从改善症状来说,那就用治三阳的方法,气血调到三阳体表,那么在表的症状就会改善,但是无异于他的根本。
本节最后说一下黄土汤的加减运用,临床运用的方法。此方是脾肾、太阴、少阴气血两虚。在里阳气和血是不够的,在外可能还有点虚热,从而现出些热象来。因为血已虚,阴分已伤到血,不仅仅是伤到津液那么简单了。所以大便已经有可能会出现偏干,当然也有可能仍然便溏下利,此证便溏下利比大便干好治,因为说明津液损伤程度稍轻。如果津血损伤严重,身体缺乏水分、缺乏阴分,大便就会干。如果还能下利、便溏,说明他的津血伤的不是那么厉害。这是咱们辨证时通过大便是干、稀来判断病情好治、难治的一个小技巧。
病位已到太阴、少阴,所以此证一定是四肢乏力、没有精神、倦怠,一定有大便的异常,不是便溏下利就是大便偏干或者便秘、大便不畅。
血已亏,一定能找到血亏的症象,或表现在脉上或表现在舌象上,也有可能表现在手象、面象上少血色,但是却并非一定是色淡少血。因为不要忘了还有虚热,如果虚热表现出来,有可能会局部出现发红的望诊信息,比如可能局部舌象发红或者手象发红,这个红是热,不是血色充沛的象。
血色充沛的象是红润之色,表现在舌头上是红润有神,表现在手掌上红润有光泽的同时,会看到那种红白相间的小点分布,那种是气血丰沛的手象颜色。润泽的红白小点,均匀分布。
所以从脉色症上一定能找出血虚的证象来,但是要注意那股虚热之象的干扰。谈不上干扰,因为有虚热就会表达出来,如果完全没有表达出虚热,那么黄芩这味药是可以不放的。
一大堆虚像里,掺杂一点热象,如果热象很明显,并且持续热久,一入血分,那单用黄芩是不够的,还得加一些凉血的药。
如果当前是为了治出血证,不管是便血还是吐血,则考虑用地黄炭替代地黄。
如果当前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痰湿或瘀血的阻滞,那此方不能久用,如果要久用必须化裁,因为方中阿胶、地黄偏于滋补,对于明显的郁滞体质就要考虑补能恋邪这个问题。
这个方子还有一个常用的地方,就是那种因为气血两虚造成的先兆性流产。用的时候要加上一些补气的药,像黄芪、人参类的,气虚了不能摄血,血会脱掉。气虚了也有可能摄不住胎,血虚则没法养胎,所以血虚再加上当归。就是一句话,加上黄芪、人参补气、当归补血,黄土汤用来治疗先兆性流产。
那么理解了此方加味治先兆性流产,就很容易理解治崩漏的原理,崩漏也属出血证。吐血证,胃肠道里出血,时间久了大便会发黑,或是表现在面上、手象上、舌象上的瘀血症象,就是发黑、发暗、发紫。那么方中就要加一些活血药。视其寒热加一些温性或者凉性的活血药。如果想省事,就加中性的活血药,比如水蛭、桃仁。
基于黄土汤针对脾肾、气血两虚证,所以治疗糖尿病的时候,也有机会用到。抓住这个病机,随证化裁加减,或者随机运用变方。
最后再提一下,灶心土(即伏龙肝)的问题,刚才说了用赤石脂或者代赭石替代。赤石脂和代赭石都有肃降的作用,如果遇见那种不利于肃降的病机,比如条文四四说的外证未解,不可下也,下之为逆,那么就不要用代赭石或者赤石脂,尤其不要用代赭石,代赭石沉降的功效更明显。实在找不到灶心土就不放,或是一种凑合的方法,用炒白术。炒白术有用土炒的,有用麦麸炒的,可以选择用土炒的白术,说白了就是取点土气。黄土被反复以柴火煅烧,就有了火的燥热之性。明白这个道理,就知道如果黄土汤去掉伏龙肝,就是灶心土,功效会减,但不会完全失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