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、伤寒,脉浮紧,不发汗,因致衄者,麻黄汤主之。
五六、伤寒,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,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;若头痛者,必衄,宜桂枝汤。
五七、伤寒发汗,已解。半日许复烦,脉浮数者,可更发汗,宜桂枝汤。
五五条和五六条都提到了流鼻血、鼻衄。前文四六条也提到了鼻衄的情况,用的也是麻黄汤。麻黄汤证通过流鼻血衄解的原理,咱们以前提过,跟本条的意思是一样的,肺开窍于鼻,鼻窍通了也能把表邪给散掉。前面还提到了尿解,肺别通于膀胱,肺窍和皮毛有点紧凑,就从膀胱解了。
四六条的衄解是服了麻黄汤之后,病快好了但没好全,于是再来一付麻黄汤。五五条的麻黄汤证流鼻血,是身体想要自解,还没彻底解开,来一付麻黄汤来帮一把。道理很简单,不多说了。
而五六条的流鼻血是个桂枝汤证,言外之意,就是桂枝汤证也有可能见流鼻血的,原因还是肺主表。因为桂枝汤证也是个表证,表证通过流鼻血来自解。这种事发生在小孩身上比较多,成人较少。过去穷人没钱抓药,得了太阳表证,于是医生就用削尖了的竹片,在鼻子里轻轻一弹使流鼻血,流完鼻血病就好了。这也算是一种放血疗法。
看下条文,五五“伤寒,脉浮紧,不发汗,因致衄者,麻黄汤主之”。
五六条“伤寒,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,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;若头痛者,必衄,宜桂枝汤。”
五六条说的就是桂枝汤证也可见流鼻血。五六条分前后两部分,前半部分说的是阳明证,后半部分说的是太阳桂枝证。都六七天不大便,还头疼,那这个头疼肯定是阳明的热上扰入头,造成的头疼,这种头疼得攻阳明热,而且是阳明腑热。这个热已经进了肠道里头,形成燥屎,燥屎下不去,这个热也解不了,于是这个头疼也解不了。然后条文后半段语锋一转“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。”小便清说明里边没热,就不是一个阳明热证,所以说“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。”用桂枝汤来发汗。
可以由此体会祖师爷写书的方法,把流鼻血通过几个条文来对比,几种不同的情况造成的流鼻血。也把头疼这个症状掺杂期间来做对比,哪个头疼是阳明热上扰的头疼,哪个头疼是太阳桂枝证的头疼,当然麻黄汤证也有头疼,只不过条文不用再提,需要脑补出来。
那么咱们思考一个问题,如果一个患者在里得了阳明热证,大便燥结,承气汤证;在表还有一个桂枝汤或者麻黄汤的表证,该怎么处理?咱们以前提过,现在看到正文,但是条文没给出这种情况该怎么解决。如果先攻里,有可能把在表的病也引入里,大便虽然通了,但这个入里的表邪,不定引出什么乱子。可是如果先用桂枝汤发其表,桂枝汤性热,在里已经有阳明燥热相结,再用桂枝汤这种热药,岂不是热上加热。虽然不至于像有些温病学派说的,这种热证服桂枝暴毙,吃了立刻就死,但确实有可能热上加热。该怎么办?这个困局看似很复杂,实际临床却很简单,因为这个患者既然能够同时出现太阳病和阳明病,那么说明他病的时间并不长,这个阳明热结并不严重,他一定不是那种七八天、甚至十几天不大便的那种严重的阳明燥结。因为如果到了七八天甚至十几天还不大便的阳明燥热证,他已经不会有表证了,表证已经入里,于是就没这个困局。而当有这个困局的时候,就说明他不论表证还是里热证都不严重。所以,无论你是先解表还是先攻里,还是解表、攻里一起用都可以。
如果大家仍然觉得这种方法不够安全,那咱们在此也提供一个安全的方法,既能治里实热又能治表证。这个思路方法,来自于黄元御的《四圣悬枢》,承气汤合上浮萍、白芍、姜枣草。就是把桂枝汤中的桂枝换成浮萍。用浮萍就不用担心热,浮萍也能开表、行表,浮萍还能治表湿,治水湿饮。就是这个简单又安全的方法。
条文五七“伤寒发汗,已解。半日许复烦,脉浮数者,可更发汗,宜桂枝汤。”像本条文所说的这种吃了药之后病好了,不久症状又显出来,比如,服药后烧退,过了半天又烧,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,只不过条文用烦这个症状作为举例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和后复起?是因为这个患者身体有点弱,或者这段时间身体有点弱,正好得了感冒。
还有桂枝汤证出现烦症是什么道理?因为烦症不是太阳病的典型症状。咱们前面的条文已经讲过,因为表里不畅,表被郁住,或者表营卫不和,表里同行失利而出现的烦症。这个烦症肯定没阳明证的大烦,烦躁不安,神志不宁,登高而歌,弃衣而走等症状那么严重。桂枝汤证、麻黄汤证也不太见到烦,但遇见也别慌,也别奇怪。判断这个烦到底是不是阳明热证、还是少阴证并不困难。